河北医院周围血管科专家介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下肢多见。脉管炎在寒冷、潮湿地带多发,我国东北地区40-45岁青壮年人群中最为常见。在临床上脉管炎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游走性表浅静脉炎,最终演变为肢端溃烂、坏疽。
吸烟为什么是脉管炎患病的首要原因专家认为,脉管炎与吸烟、寒冷、潮湿、外伤、感染、营养不良、激素紊乱、家族遗传史有关。其中吸烟排在首位已是不争的事实。苑冰主任介绍,综合国内外科研资料,在脉管炎病例中,吸烟者所占比例高达60-95%。临床观察证实,戒烟能使脉管炎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而再度吸烟又会使病情恶化。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80%的人发病前有受寒和受潮史,部分病例曾有外伤史。寒冷、潮湿、外伤等因素可引发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闭塞。在脉管炎患者中,亦有反复感染霉菌史。人体对霉菌的免疫反应,可诱发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状态,继而形成此病。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尤其是必需的氨基酸,也易罹患脉管炎。
病例介绍
说道脉管炎,今年45岁的徐先生深有感触,医院治疗就能康复,关键是后期的预防能不能做好,其中戒烟最为重要,如果预防没有做好,脉管炎的复发就不可避免。
徐先生是一位老烟民了,烟龄已经20年,平时“吞云吐雾”好不自在。可是五年前徐先生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了小腿发凉、麻木的症状,因为不是很严重,便没有重视;可是随着肢体缺血的加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且出现小腿疼痛,脚趾发黑的现象,有时疼痛的睡不好觉,赶紧到河北医院就诊。周围血管科医生根据症状诊断为脉管炎,立即给予特色中药胶囊及中草药制剂口服外用结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管内灌注,动静脉联合给药溶栓,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叮嘱徐先生戒烟,经过治疗症状逐渐改善,康复出院。
出院后徐先依旧持续着以往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吸烟是每日都离不开的。虽然这期间腿上的症状也出现过,但是一直不是很严重,用点药就能缓解,便没有考虑太多,更没有想起医生的嘱托——戒烟。今年秋季随着气温的下降,徐先生腿上的症状越来越明显,赶紧用药治疗,可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系统的治疗,徐先生再次来到河北医院就诊。根据徐先生的病情,再次给予中西医结合、血管内灌注疗法的治疗,经半月治疗康复出院。这次医生反复叮嘱徐先生必须坚决戒烟,否则脉管炎复发的机率将大大增加,甚至引起截肢的危险。
确诊脉管炎后需要及时干预吗在临床上,脉管炎分为局部缺血期、肢体营养障碍、组织坏死期三个阶段,局部缺血期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游走性血栓静脉炎、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营养障碍期病人表现为静息痛、皮肤干燥、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皮肤发冷,肤色苍白或潮红,动脉搏动消失;组织坏死期除上述症状外,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且剧疼难忍,痛不欲生。
专家指出,一旦确诊脉管炎,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首先要绝对禁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及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阻止血栓继续生成。在应用止痛药缓解疼痛的同时,给予血管内灌注局部给药,改善肢体血液供应,促进侧枝循环形成。
要保护好患肢,避免寒冷、潮湿和外伤等不良刺激,劳动时适当变换体位,防止肢体血管长时间受压而影响血液循环。要保持被褥清洁、干爽,定期消毒更换;肢端坏疽应确保干燥,以免创面继发细菌感染。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锻炼患肢,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
脉管炎饮食、卫生要注意哪些呢专家提醒脉管炎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常用温水或肥皂清洗患肢,经常修剪趾甲,注意肢体末梢的保暖,避免不良刺激,切忌热水烫脚。
专家还指出,脉管炎患者在饮食上宜清淡而富有营养,要多进食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可选用一些温性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有利于温通经络。还可选用山楂、柿子、油菜、芹菜等扩张血管的果蔬,以及绿豆、海带、荞麦面等能够软化血管的食品。要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医院周围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