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墨墨守护健康之中医保健知识第四十四期话

主持人:

墨墨祝福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乍一看到糖尿病的题目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对的,墨墨守护健康之中医保健知识第十五期节目张芬医生带着我们已经认识了糖尿病,知道了什么是糖尿病?都有哪些因素会引起糖尿病?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得了糖尿病日常该如何监测等等知识点。但是治病不如防病,尤其是高危人群需要及早防治,把疾病截断在初期阶段,也就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将使患者获益终生。我们今医院医院心血管科赵志英主任,听她给我们讲解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带给大家治未病的理念。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互动。

做健康促进的倡导者践行者,墨墨祝福在行动。

我是本栏目主持人开心果。

下面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赵主任登场。

做客医生:赵志英

墨墨祝福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赵志英,非常荣幸能够做客墨墨祝福中医保健知识栏目。

主持人:

赵志英,女,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大学本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4年,曾在中国医院内分泌科、医院心血管科进修学习,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血管疾病及各种内科疑难杂病。在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20篇,推广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尺”,主持“基层农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示范研究”、“延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分类流行病学调查”、“延庆县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模式对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研究”等科研课题。

主持人:

赵主任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它既不影响人的寿命,也不影响干工作,我们为什们把它列入四大慢病之一进行管理呢?它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呢?

做客医生:赵志英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综合作用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作用缺陷,进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若血糖控制不好,引发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可出现生命危险,若长期控制不好,还可导致多种严重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发生年龄提前,病变更为严重。今年研究得出结论糖尿病与冠心病是等危证。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5.糖尿病严重可导致神经病变和下肢坏疽等。

主持人:

原来糖尿病会有这么多的并发症呀,听起来确实有点严重。看来早认识、早发现、早防治真的很有必要。那赵主任糖尿病需要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才可以诊断,在此之前患者需要知道哪些知识,才能及早发现自己可能已经得了糖尿病呢?

做客医生:赵志英

做为普通人怎样才能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糖尿病呢?医生诊断疾病首先要有证据,患者出现的一些不适感觉,也叫症状,就是证据,下面我们就从与糖尿病相关的症状说起,加深大家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早发现苗头,防患于未然。

主持人:

糖尿病会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做客医生:赵志英

不同类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有不同的症状,轻者可以毫无感觉,重者可以影响生活;可以是典型的症状,也可以是非特异性、似乎很难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的症状。

典型的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与体重减轻,按发生机制讲是应按这个顺序发生,但也可以仅仅突出某一个症状。

1.多尿:不仅指尿的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明显增加,24小时内可有20多次,尿量达2–3升甚至10升之多。尿液泡沫多,尿渍发白、发粘。多尿是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8.9~10mmol/l),排入尿中的糖增加,于是尿次数与尿量增多。

2.多饮:尿多之后使体内的水分减少,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而思饮。应当指出的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明显低于肾糖阈,所以在未出现多尿之前可能就已确诊为糖尿病了。另一方面,老年人肾血管硬化,而使肾糖阈升高,所以血糖很高,而尿中无糖,也不会出现多尿:再者,老年人中枢神经感受性减弱,尽管体内水分丢失明显,而口渴中枢无感觉,也不思饮,这也就是老年人常见、死亡率很高的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原因。

3.多食: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不能为细胞利用,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兴奋而多食,且进食后无饱腹感,造成进食次数和进食量都明显增多。应当注意的是在2型糖尿病早期,由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使血糖利用加快,而出现餐前的明显饥饿感,甚至出现低血糖,这往往是2型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4.消瘦: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引起消瘦,如有多尿症状,体内水分的丢失更会加重消瘦症状。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5.疲乏无力: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尤其以双下肢无力明显。

6.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疖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7.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8.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蒙、失明等。

9.性功能障: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调等性功能障碍。

10.X综合征:2型糖尿病因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粘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高。

主持人:

任何疾病都有特发人群,也是高危人群,出现哪些情况需要提起注意可能有患糖尿病的风险?

做客医生:赵志英

糖尿病患者不一定必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因而,出现以下情况要怀疑是否有得糖尿病的风险。

1.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明确的轻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注意。

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型儿或巨大儿等。

3.反复感染。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外阴、阴道霉菌感染,或屡发疖痈者,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不少女性病人就是因为外阴瘙痒去妇科就诊而发现糖尿病的。此外,反复的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创口不愈合者,也会怀疑是否患有糖尿病。

4.阳瘘。男性病人出现阳痿,在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后,要怀疑有糖尿病可能。

5.有多尿、口渴多饮或有近期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6.偶有尿糖阳性而空腹血糖正常者也要怀疑是否有糖尿病,应作进一步检查。

7.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于餐后3小时或3小时以上,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颤抖等,如测血糖则在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进食含糖食物后上述症状可消失。在某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有所表现。

8.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应怀疑有糖尿病。

9.当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知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体位性低血压,不明原因的尿潴留;尿失禁、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发凉、发绀、间歇性跛行、肢端坏死、水疱、溃疡等;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病、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不明原因的昏迷等时都应怀疑有糖尿病。

发现以上情况,应到内分泌科或代谢科就诊,如医院未设上述专科,则应到内科就诊。

主持人: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做为高危人群要想让糖尿病远离自己,阻止或者延缓它的发生,我想及早“管住嘴”至关重要,那赵主任您能讲讲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吗?

做客医生:赵志英

好的,民以食为天,糖尿病的发生与我们的饮食摄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下面我就参照糖尿病患者饮食要点,结合大家对饮食存在的一些误区,谈谈糖尿病高危人群如何正确饮食,仅是自己一些拙见,供大家参考。

1.控制主食:糖尿病的饮食调节重点是控制总热量,主食中含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应保证够量。轻体力劳动者每天主食总量控制在5两,中、重度体力劳动者每天主食总量控制在6两。糖尿病高危人群应及早控制总热量,俗话讲的每天吃的东西的总量,尤其是主食量。但认为主食越少吃越好,是不正确的。由于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出现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有的患者虽然控制了主食量,却对油脂、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标,且脂肪摄入过多,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再者不少人认为喝稀饭容易出现饱腹感,是理想的饮食。其实,煮熟、煮烂以及含水多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升糖指数高。因此,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改变喝稀饭的习惯。

2.限制零食:糖尿病高危人群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这样做破坏了饮食控制,大多数零食含油脂量高热量高,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

3.选择油脂:很多人认为动物油含有饱和脂肪酸对身体不利,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利于健康,认为多吃植物油对病情没有影响。殊不知,无论动物油、植物油,都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就容易超过总热量,对病情控制极为不利。减少脂肪摄入,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持平。

4.注意水果: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人体有益,就是糖尿病病人也可以吃水果,但要科学正确地吃。血糖控制不好时,暂时不要摄入水果;血糖控制良好时,在两餐之间可以吃少许水果,比如半个苹果,糖尿病高危人群也要适当限制水果。

5.粗细搭配:不少人认为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对身体有益,因而只吃粗粮不吃细粮。值得注意的是,摄入太多的粗粮,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以往会造成营养不良。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度,做到粗细搭配。

6.纠正饮食认识的一些误区。无糖食品随意吃: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市场上的一些咸面包、咸饼干以及“糖尿病专用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来充饥,不需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会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这类食品可以用来改善单调的口味,提高生活乐趣,但必须计算进总热量。无糖食品使用甜味剂代替蔗糖,虽然其中的甜味剂没有热量,但这些食物还有其他成分,比如碳水化合物和油脂,都是有热量的,应该计入每日的饮食总热量中,不能多吃。

仅吃素食:不少患者认为,肉类食品和脂肪是糖尿病的大敌,荤食越少吃越好,甚至不吃,只吃素食,这样人体摄入蛋白质、脂肪较少,对健康极为不利,均衡饮食为宜。

多食豆制品:豆制品不含糖,并非不转化为糖,只是转化的较慢,最终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对于老年人和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过多食用的植物蛋白,会造成体内含氮废物过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合并有蛋白尿者,最好禁食豆制品,尽量以鱼、禽等优质蛋白为主。

南瓜降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南瓜含有较多的果胶纤维,与淀粉类食物混合时,能提高胃内容物的粘度,使饭后血糖不至于升高过快。但长期大量进食南瓜产生的高胡萝卜素血症会导致病友皮肤发黄乃至反应迟钝等,因此,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科学食用南瓜,方能有益健康。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对身体有益,适当进食有益;但是多吃有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老年人需要注意),而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对身体不利。

主持人: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们知道做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像糖尿病患者一样及早控制饮食,针对饮食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要特别提起注意,切实把好入口关。那除了“管住嘴”外,“迈开腿”也非常重要,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做客医生:赵志英

运动对2型糖尿病人的辅助康复作用已经被公认。运动疗法“五驾马车”中第二重要的。运动可以消耗能量,加快人体内聚集的糖、脂肪消耗掉,改善血糖、血脂水平,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改善四肢末端血液循环障碍。

国外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人按照计划运动之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对2型糖尿病人运动要求主要是强调有氧运动,即在运动过程中,全身大多数的肌肉都参与,运动强度在低、中等之间,以心跳和呼吸不出现明显改变为度,持续时间为15-40分钟或更长。做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以遵循这一原则。

快走是推荐给大家最主要的运动形式。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体内的糖和脂肪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够充分氧化,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酮体、乳酸等酸性物质,运动后肌肉没有酸痛感。但是,从临床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人运动后精力增加,有的人运动后却更加疲劳,状态更差。这是为什么呢?这里也有奥妙,要根据每个人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运动”。

传统的运动养生学认为,运动方式不同可以对机体产生“补”或“泻”的作用。如果运动方式不当,不但对健康没有帮助,还会对身体产生损害。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盲目运动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实例。因此,想通过运动来达到目的,首先必须分清运动的补泻。缓慢、匀速的运动,运动后感觉不到呼吸和心跳的异常,周身微微有温热感,微微汗出,为补;速度较快,运动后感觉呼吸和心跳比平时加速,大量出汗,为泻。适合做泻性运动的人,做泻性运动时,最快速度不要超过慢跑,可以快走,运动后的呼吸和心跳不要比平时超过10%。功能衰退的人适合补性运动;负担过重的2型糖尿病人适合泻性运动。

2型糖尿病人散步运动注意事项:

1.最好是进餐完毕30分钟以后开始慢走,太饱太饿都不要进行。

2.天气太冷太热都不要到户外慢走,以免感冒或者中暑,户内的锻炼效果也一样。

3.根据身体情况,选择补泻运动,掌握好运动量。如果身上有汗出,应及时在避风处用干毛巾把汗擦干,及时更换内衣,保持内衣干爽。无论补、泻,每次运动后四肢末端没有达到温热感,就不能起到锻炼效果。每天运动的时间累计应该能达到1-2个小时左右。体重超标者最好能到达2个小时。

4.严重下肢血管病变者、行动不便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传统运动养生学认为,用匀速、松柔的方式,做特定的运动姿势,可以带动体内气血的运行,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2型糖尿病人是脾功能出了问题。下面的运动,有利于脾功能的恢复。

方法: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微弯曲,全身放松站立,双手自然下垂,然后双臂于身前交叉,缓慢由内向上划弧,高过头顶,再向外向下划弧,双手下落到起始状态,为1圈。全身一定要放松,动作一定要舒缓,才能带动内部气血的运行。

运动量:

闲暇时间均可进行,每次锻炼应累计不少于圈,才能起到锻炼效果,如果体力限制不能一次连续完成圈,可以分组完成,每组20圈或者30圈,休息几分钟做下一组。

养生作用:

此锻炼方法能调畅三焦,通顺胃肠,促进脾肺之气的宣发,促进营养成分在机体的运化输送,对肩周炎、颈椎病的康复也有好处。

2型糖尿病患者每顿饭餐后用此锻炼方法,能改善糖耐量。运动后出现打嗝、排气增多,是达到养生效果的表现。

注意事项:

1.全身放松,动作缓慢舒展,胸腹尽量扩展。

2.吃饭后稍事休息即可进行,太饿的时候不要进行。

3.疲劳或者下肢行动不便者可以坐着进行锻炼,一样能起到锻炼效果。

主持人:

非常感谢赵主任的精彩讲解和分享,让我们对糖尿病患者或者高危人群在饮食和运动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管住嘴、迈开腿,采取正确生活方式防患疾病于未然,享受美好生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需要咨询的问题,可以电话联系赵主任所在的心血管科:-转。每周三晚8:00我们会邀请区域内各方面疾病专家做客本栏目为大家讲解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预防保健等知识,欢迎朋友们届时、咨询,期待下期再相聚。

墨墨祝福志愿者协会介绍

墨痕第一期

墨痕第二期

爱心企业会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延庆志愿者的故事。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病医院哪家好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lcbx/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