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政府"必须去行政化
昨天出版的《人民》,对山西多部门综合治理社团顽疾作了报道。报道称,在该省全省性学会、协会等社团中,共清算在社团兼职的超龄处级以上领导144人、在职处级以上领导400人;依法注销和撤销52个社团,限期整改85个社团。 看起来,山西在治理所谓"2政府"的乱象方面,的确是下了决心。在强调政府职能归位、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清算整理某些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切断它们治白癜风哪一个医院最好与一些政府机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意义明显。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透过这句民间的顺口溜,"2政府"的乱象显现无遗。乱象之本质,乱在本应属于非政府机构的社会组织身份暗昧、模糊不清,由此给了一些人浑水摸鱼的机会。 "2政府"现象由来已久,有历史的缘由。多年来,对这类乱象,各个方面的态度恍如都很清晰。遗憾的是,行动跟不上态度,这使得很多问题成为顽疾。《人民》的上述报道中也罗列了一些现存的问题,比如,有些社团规格高、权利大,强制入会、摊派会费、强行服务、搭车收费、拉赞助,违规使用会费,设立小金库乱收乱支,如此等等。其实,"2政府"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在中央再三告诫要求简政放权的情势下,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与其直属或挂靠的中介机构间,刻意寻求权利转移、利益捆绑、前置审批和变相收费。其目的,就是要消减简政放权对既得利益造成的影响,利用"2政府"平台隐形设租。这些做法,为害于中央政令的权威,也为害于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 因此,"2政府"的乱象还须进一步治理。这些问题不除,政企之间、政社之间的关系,就始终没法真正厘清。这于政府职能归位不利,也很容易给企业人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同时,对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也没有任何好白癜风缘由处。 山西这一次下力气治顽疾,给人最大的启示是事在人为。一次行动的效果,远好于总在喋喋不休地口头表态。很多乱象,不是没有办法治理,问题的关键只在于,是否是真的下决心去动既得利益的"奶酪"。 这类治理,主要在两个层面发力。1是人事方面,非政府组织不能成为安排政府冗员的场所;2是脱离关系,要完全剪断政府部门与相干"2政府"组织之间机构、职能、利益等交叠关系。 从此次山西的治理经验来看,去除官员兼职社团成为治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个问题不解决,诸如向非事业编制或非参公管理的社团拨付财政经费等乱象,就很难得到根治。所谓"2政府"在人员、机构、职能、经费方面与党政机关的"4分离"中,人员分离的意义需要有更高的评价。 在解决了人事交叠问题的基础上,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得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NGO。在全部社会系统当中,政府、企业与NGO之间,各有各的角色与使命。每个角色各履其职,社会系统就会有序、健康运转。至于某些本来附属于政府组织的中介机构,则应当全部推向市场。市场化、民营化、执业化是必由之路。也唯有如此,这些中介机构才能不充当变相收费的平台。 说到底,治理"2政府"的乱象,根本上还是要去行政化。完全去除某些非政府机构身上的行政色采,其实也是让非政府机构阔别公权力。多年来,"2政府"身上的行政色采去不掉,是既得利益作怪。哪里有公权力被不当使用,哪里就有乱象乃至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