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外周血管疾病门诊
医院肿瘤与介入科从3月起开设“外周血管疾病门诊”,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外周血管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我们特推出系列专题,逐一向大家介绍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今天首先向大家介绍“间歇性跛行”。
PART01
定义
间歇出现跛行
间歇性跛行指患者在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不适,但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但再次行走后症状再次出现的现象。由于跛行是呈间歇性出现的,故称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常见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和腰椎管狭窄,因此有此类症状需要去血管门诊或骨科门诊就诊以明确原因并决定下一步治疗。
PART02
类型
动脉变化
血管源性间歇性跛行是由于患者运动时,下肢代谢及血氧需求增加,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的下肢血供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表现出静息状态下所没有的下肢不适。其常见的病因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性、糖尿病足病等。
轻度跛行指行走距离大于米出现症状;中度跛行指行走距离小于米、但大于米出现症状;重度跛行指行走距离小于米就出现症状。
而当动脉狭窄闭塞加重时,患者症状也进一步加重,休息时仍然持续存在肢体缺血性疼痛,即静息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肢端,通常发生于前足或足趾,在夜间或平卧时明显。若下肢缺血持续加重,足部轻微损伤如:不合脚的鞋子导致的摩擦或热水袋导致的烫伤,都可能导致下肢皮肤破溃、肢端溃疡,严重者发生肢体坏疽,合并感染可加速坏疽,甚至需要截趾、截肢治疗。
PART03
治疗
对轻度的下肢动脉狭窄和间歇性跛行,可以通过戒烟酒、低脂饮食、适当的有氧锻炼、口服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等方法缓解。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症状严重时,则需要血管介入治疗或者旁路血管搭桥手术,而血管介入治疗只需要局部麻醉、伤口只有一个针眼大小,因其微创、安全、高效、恢复快等特点已成首选。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类:
01
血管球囊扩张
?
适用于中重度的动脉狭窄,也可以在球囊上加载某些药物,球囊扩张时把药物释放在狭窄局部,抑制斑块再形成。
02
支架置入
?
单纯球囊扩张狭窄改善不明显时则需要置入支架以获得血管持久通畅,也可以在支架上加载药物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目前也研发出降解支架,支架在一段时间后可降解吸收,以减少体内异物。
03
血栓抽吸
?
主要应用于急性血栓形成,将新鲜形成、较软的血栓抽吸出来后重新开通动脉。
04
斑块旋切
?
在动脉内置入特制的旋切刀片,可将较硬的钙化斑块旋切粉碎并抽吸出来,以重新开通动脉。
这些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既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联合应用。当然,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同样离不开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贯穿始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随访观察,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持久的、满意的治疗效果。
PART04
病例
。CT影像
耄耋老人,右下肢间歇性跛行两年余,治疗前走多米就出现右下肢疼痛,CT提示右侧股动脉重度狭窄(上图红箭头处)。
1
动脉造影:右侧股动脉重度狭窄几近闭塞
2
置入支架后动脉狭窄明显改善,血流迅速通过
术后第二天老人就可以下地活动,间歇性跛行随即消失,又能和老伙伴们愉快地遛弯了,此后随访复查,支架保持通畅、血流也正常通过,间歇性跛行未再发作。
往期推荐
门医科普
乳腺那点事儿5:乳腺检查的最终大BOSS
门医公告
好消息!医院即将开设“外周血管疾病门诊”!
门医科普
宫颈癌筛查你了解吗?
门医技术
医院肿瘤与介入科成功开展“经颈内静脉穿刺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微创介入新技术
供稿:肿瘤与介入科
编辑:宣传中心
北京市医院服务号
预约挂号电子报告专家查询
北京市医院
医院动态技术更新科普知识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