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回
电
台
刚刚结束了上一次关于《静脉曲张》的采访,紧接着咱们李冈栉主任又亲临广播电视台给大家聊一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李冈栉主任
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管腔内血液不正常凝结而形成栓子,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根据静脉血栓发病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积性溃疡、甚至致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些病例起源于小腿静脉,另有些病例起源于股静脉、髂静脉。静脉血栓形成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静脉回流障碍所发生的各种影响。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程度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以及血栓形成的范围和性质。
有哪些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患肢肿胀;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压痛;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最大的风险是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
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该病属于富贵病之一,平常注意合理的饮食、多运动、不吸烟。对具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如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采取必要的药物预防措施。术中操作时,在邻近四肢或盆腔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避免内膜损伤。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病人的足和趾经常主动活动,并嘱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特别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
咋治疗呢?
首要关键: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
根据病情,一般处理措施有:
1、安滤器,防止栓子脱落引起致死性肺梗塞。
2、进行相应的溶栓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度过危险期后,回家继续进行抗凝治疗,定期复查。
02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与摄入含脂肪的食物增多有关,人体摄入过量脂肪消化吸收,转化为血管中的斑块,斑块不断堆积,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相关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因是什么?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在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患者中多见。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其次是高脂血症,尤其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能够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风险。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症状有哪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每次行走的距离、休息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胆小勿看
坏疽
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的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减少脂肪的摄入,严格戒烟,加强身体锻炼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咋治疗呢?
首要关键:改变生活及饮食习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戒烟、戒烟!(重要的事说三遍)
1、药物治疗,根据医嘱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抗血小板凝聚。
2、手术治疗:微创介入下安置支架,或进行人工血管搭桥。
总结: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不抽烟、多运动、坚持健康饮食等,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有事一定找专业的医生来解决!
医院
心血管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