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探索药涂球囊在膝下的运用,此次第六届血管创新论坛上先瑞达“先”行联合国内外膝下治疗的“先”锋大咖们,围绕膝下最新临床证据、诊疗膝下病变的技巧、真实世界中DCB应用于膝下疗效表现等前沿,聚焦膝下动脉病变介入时代的辩证论治,循证引据,临床经验以及新适应症探索。内容丰富,精彩纷呈,邀您一览!
01《DCB在BTK应用中国经验:AcoArtⅡ24个月研究结果解读》
讲者:贾鑫
医院:医院
膝下病变的治疗充满挑战,对于DCB在BTK病变中的临床疗效,目前现有的证据仍有争议。早期的一些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显示了DCB比POBA的优势。而后来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却并没有获得和之前单中心一致的结果。
AcoArtII是中国首个随机对照膝下DCB临床试验,其24个月的随访结果,充分证明了先瑞达膝下DCB治疗膝下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临床疗效优于之前同类研究。为临床实践中将药涂球囊用于膝下病变的治疗提供有力的循证支持。
贾鑫教授表示充分地管腔扩张,更准确匹配血管直径,在撕裂钙化保证药物充分渗透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管腔,是膝下DCB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02《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外科治疗实例分享》
讲者:郭连瑞
医院:医院
郭连瑞教授首先表示:缺血性糖尿病足的治疗是一个整体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改善缺血至关重要。主要目的是即保存肢体又延长生命,手术的目标是充分改善缺血部位的组织灌注。所以在整体的治疗过程中,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是早期关键步骤。随后,郭教授带来3个精彩病例与大家分享。病例一左足静息痛,术前造影显示膝下主干血管多节断闭塞。病变段用激光导管开通后,使用2.5mm和3mm膝下药涂球囊依次进行扩张,术后造影显示扩张后血流非常通畅,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例二患者左足趾破溃坏疽5月余。术前造影显示胫前近足背动脉远端狭窄。开通血管后,使用AcoArtTulip2.5*mm膝下药涂球囊对其进行扩张,最后造影结果提示胫前动脉血运恢复,组织灌注良好。术后配合清创护理,术后6周随访,其创面较术前明显愈合。
病例三患者趾间破溃坏疽严重,医院进行跖骨切除,术后伤口不愈合。给予此患者积极进行保肢治疗。术中优先开通胫后动脉。真腔开通到达足弓动脉。术中选用AcoArtTulip2.5*mm和3.0*mm膝下药涂球囊进行精准扩张。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足弓显影良好,组织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此例患者持续随访中,郭主任表示相信病人一定能有功能性保肢的效果。
03《BTK血管DCB充分扩张的必要性》
讲者:李林
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李林教授强调了膝下DCB手术中血管准备的基石地位,以及管腔准备技术的最终目的为:更大的管腔获得,同时尽量减少弹性回缩,残余狭窄,夹层等并发症的出现,增加药物渗透,提高临床疗效。也强调了正确的管腔评估的重要性,血管超声和DSA互补应用可优化膝下治疗方式。李林教授随后分享了一例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左足趾破溃2周。开通胫前动脉,根据DSA测量,选用2.5mm膝下药涂球囊进行扩张。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胫前及足部动脉血流通畅。术后三个月随访显示患者伤口未愈合,且伴有明显的静息痛。这时造影显示胫前动脉发生了严重的弹性回缩。二次手术时,依据超声测量,选用3.0mm膝下药涂球囊全程扩张。
术后一个月,患者伤口快速愈合。
04《踝下血管病变DCB的应用》
讲者:杨淼
医院:中医院
杨淼教授表示踝下血管是处理膝下病变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节点,踝下血管的通畅是我们保证膝下血管通畅、提升伤口愈合率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相关研究表明踝下血管从成形术技术治疗足部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可行的,其有着良好的中期临床效果和肢体挽救率。
通过临床数据来看,踝下血管成功开通后,伤口愈合率显著提高。从38%提高到59%;同样伤口愈合的时间也从天缩短至天。
最后,杨淼教授就先瑞达膝下药涂球囊的技术改进和各位与会专家做了简单的分享介绍。全新可撕脱鞘的设计,在减少进鞘时药物损失的同时,提升了推进止血阀时的通过性。
膝下产品的径缩工艺:专为膝下设计,降低远端外径,到达更远端的血管。
AcoArtDCB作为国内首款上市进入临床使用的DCB,产品设计和研究数据扎实,是经过时间和临床实践验证的产品;也期待随着膝下DCB的逐步应用,能为更多膝下患者带来福音。
05《DCB在BTK应用最新数据:AcoArtBTK意大利研究24个月结果》
讲者:FrancescoLiistro
医院:San.DonatoHospital,Italy
糖尿病下肢病变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改善下肢血运以及足部血液灌注是糖尿病足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药物球囊作为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新“武器”,为糖足病人重建血运,保持血管通畅,促进创面愈合赢得更多时间。
AcoArtBTK研究的结果提示无论是普通球囊还是DCB在CLTI治疗中都是有效且安全的,但AcoArtLitos膝下药涂球囊提供了更快的愈合时间以及更低的再干预几率。创面愈合率方面,DCB组优势显著。24个月随访数据显示DCB组患者创面愈合率达到了78%,而POBA组仅为60%。
总的来说,AcoArtBTK是一项高证据级别的临床研究,为膝下动脉运用DCB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也提示临床工作者,要更积极地拥抱新器械,新技术。同样,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和研究结果。
总结AcoArtLitos和AcoArtTulip作为国内首款且唯一一款膝下DCB,采用独有的硬脂酸镁(亲脂性)专利基质,其亲脂性使紫杉醇在球囊表面附着更稳定。不同品牌DCB涂层技术存在差异,其临床结果也不同。市面中同类产品多采用亲水性基质或无基质,在血液的冲刷中,无基质或亲水基质(更易溶解),易使球囊表面的紫杉醇暴露,造成药物流失。而亲脂基质,载药稳定性更佳,冲刷损失更少。除此之外,先瑞达膝下DCB采用先涂药后折叠的工艺,也使得球囊折页中保存更多的药物。独有的专利基质,精巧的产品设计,充分的药物转载,是获得长期更优获益的基础。
AcoArtLitosAcoArtTulip药物涂层球囊规格型号齐全,直径范围2.0mm-4.0mm,独有的半号尺寸(2.5mm、3.5mm)更符合国人的血管直径,进而减少在介入治疗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使治疗得到最佳效果;长度范围为20-mm,可以更全面地覆盖病变。球囊可匹配0.(AcoArtTulip)和0.(AcoArtLitos)系统导丝;导管有效长度(cm)为Litos:90/,Tulip:40/90//,可直达踝部小血管。对于膝下动脉病变患者,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随着膝下病变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充实,面对越来越多的手术器械选择与越来越高的手术疗效期待,广大血管外科同道们正走在一条精益求精的高速发展之路上,上下求索,只愿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冀。医者初心,匠意追求,深耕细作,全力以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