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逐年激增,下肢的动脉和心脑血管一样,也容易发生狭窄缺血。这就是类似于“心梗”和“脑梗”的“腿梗”。许多人认为,下肢动脉狭窄就是“老寒腿”,挺常见的,穿暖和点,吃点止痛片,贴个膏药就没事了。而实际上下肢动脉一旦发生狭窄,下肢的远端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足部的发凉、麻木、溃疡,甚至组织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患者截肢。其中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本病,临床称之为“糖尿病足”。如果出现下肢不适,既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乱投医,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否则,本来通过保守治疗或是简单的手术方案就能改善症状、稳定病情的早期下肢动脉狭窄,就会发展为严重的“静息痛”甚至溃疡坏疽,此时再治疗不仅增加了治疗花费,而且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大部分下肢缺血患者的病情早期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医院介入诊疗科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利用中药内服温阳活血以及中药熏洗等特色疗法,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扭转病情。只有一部分重病患者,如严重跛行影响生活质量,出现“静息痛”,甚至肢体溃疡坏疽的患者需要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针对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预防保健、标本兼治的作用。而多数下肢动脉狭隘引起的脚凉等症状属于典型的阳气亏虚,不能温煦四末。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可以取得明显疗效。对于血管已经明显狭窄,下肢缺血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介入治疗在恢复血供方面均具有非常好的疗效。目前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血管内溶栓术,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血管内溶栓术:通过将溶栓导管直接插入血栓中,利用溶栓药物进行溶栓治疗,这对于早期因血栓形成而导致血管闭塞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陈旧性血栓疗效欠佳。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因斑块或陈旧性血栓而导致的血管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在欧美国家先后研制出长达20公分,直径仅2毫米的长球囊,其具有较好的顺应性,扩张成形效果较短的球囊效果好,尤其是对于病变较长的血管还可以节省操作时间,目前应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支架植入术:对于用球囊扩张后血管仍旧存在狭窄的病变可考虑使用支架进行治疗,目前多主张对于大血管可使用支架治疗,植入支架可以明显减少球囊扩张后的血管弹性回缩。恢复供血后的康复治疗:血管打通后,后续的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足对血管的损伤可以累积到微小血管,因此打通主血管后,还应进行后续治疗。若血管闭塞时间过长,开通血管后会出现再灌注性损伤,也需要及早地进行预防和治疗。这些治疗主要包括:中药辨证内服外用调理以及扩血管、抗凝、溶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所以,下肢动脉狭窄应该及早治疗,其治疗应该是以介入治疗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yf/9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