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注意!”
文:初一
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福建人爱吃海鲜
但平时杀鱼时
一不小心可能就被刺伤
但漳浦60多岁的林老伯
杀鱼时不小心刺伤手指
没想到竟引发了
严重的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不幸离世
60多岁老伯杀鱼时被刺伤
不幸离世
3月30日,在解放军第医院急诊科的重症病房里,躺在病床上的林老伯还很虚弱。
家人介绍,3月25日早上八点左右,林老伯在家宰杀一条罗非鱼时,不慎被刺伤了左手小指。由于是一个很小的伤口,出的血也不多,林老伯没太在意,只用清水冲了冲。谁知,当天晚上林老伯开始出现左上肢红肿、疼痛,并伴有体温升高症状,医院治疗后,次日18时40分转入第医院继续治疗。
入院时,通过进一步检查,林老伯被诊断为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和软组织感染,医务人员立即实施了清创、床边封闭创腔持续负压引流。
当晚23时许,林老伯又出现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在对症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紧急采取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持续性血液净化等抢救措施。
3月27日,林老伯的生命体征依旧没有平稳,且左上肢肿胀、紫绀明显,经重症医学科和骨科联合会诊,为避免毒素继续吸收,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实施了左手截肢。
但遗憾的是,因为病情仍然严重,3月30日家属决定放弃治疗回家。4月1日,记者了解到林老伯已经不幸离世。
网络配图
一次意外
林老伯竟不幸离世
海洋创伤弧菌究竟有多可怕
海洋创伤弧菌——“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一旦感染上,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内因多脏器功能不全而死亡,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感染途径
主要有两种感染途径,一种是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感染途径是破损的肢体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很快速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败血症。
网络配图
感染症状
感染创伤弧菌后患者会出现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症状。临床最常出现的两种表现为伤口感染及原发性败血病。小腿是感染后皮肤损害最常见的部位,以双下肢和右下肢病变多见。
易感人群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才是高危人群。
治疗
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创伤弧菌,用点滴方式注入,若是短时间内没有效果,就必须将其溃烂部分切除。
预防
人们到海边戏水时、或生吃海鲜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时,以免被此菌侵袭导致感染;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扎伤;且建议海产类食物绝对要煮熟再吃,因高温可以杀死创伤弧菌。
网络配图
希望大家做好防护措施
远离海洋创伤弧菌
┃图文来源:海峡导报、福建卫生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江苏感控之窗、网络┃商务合作
┃转载授权请联系u
今日热帖推荐
鹭岛生活
《4月4日全国哀悼日,向抗疫一线牺牲人员致哀》
猛戳下方查看今日热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