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话——
每日一话,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导语:患肢肿胀为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有整个肢体肿胀。动脉血管闭塞性患者,一般下肢不出现肿胀,但当肢体溃烂后,由于患肢疼痛屈膝而坐出现肿胀。此外,肢体坏疽继发感染,淋巴系统受累,均可使肢端发生肿胀。因此中医辨病与辨证治疗尤显重要。奚九一教授对脉管病的防治别有一番心得,现将“因虚致邪”与“因邪致病”治疗患肢肿胀的经验,以糖尿病足筋疽为例阐述。
作者:相胜敏
糖尿病足筋疽在急性感染期,多数患者表现为肢端明显的肿胀,患足呈实性巨趾、巨跖性肿胀,张力较高,局部色红灼热,多伴有湿性坏疽,或伴有多发性穿透性溃疡或窦道,气味臭秽,创面及周围组织红肿。病情发展急骤,可迅速蔓延至踝、全足,甚至小腿。
奚氏认为其病机为“久消气阴两虚,气虚生湿,阴虚损筋;湿郁筋肿,郁而化热,筋腐成疽”。辨证多为湿热、湿毒之证,属“阳证、热证”范畴,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治则。
治疗
内服
陈兰花颗粒、除消通脉颗粒,药物选茵陈、苦参、山栀子、蚤休、黄柏、制大黄等清湿热之品。
外治
①一枝黄花、半边莲、黄精煎汤外洗患足以利湿消肿。
②外科清创,尽早沿肿胀波动部位切开,清筋排脓。内服加外治,可直接顿挫病势。
案例
陈某,男,76岁,年9月15日初诊。有糖尿病史10余年,无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半月前左足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肿灼热,继则大趾、足底、趾跖部出现溃烂,外院抗生素治疗未效,患者因拒绝截肢,前来就诊。
查体:身体消瘦,左足肿胀明显,皮温较高,足大趾呈“巨趾”状,趾端溃烂,足底、趾跖部可见8cmx2cm和5cmx3cm不规则纵横2个溃疡,腐烂变性之肌腱暴露,探疮底较深,分泌物臭秽。左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抬高苍白试验(一)。舌嫩红,苔黄腻,脉弦滑,血糖17.8mmol/L。
诊断:糖尿病足筋疽急性感染
证型: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即刻在局麻下行左大趾清创术,修剪去除足底、趾跖部腐变之肌腱,使创口引流通畅,每天换药1次以防治感染;在降血糖、静脉点滴清开灵注射液抗感染的基础上,内服、外用中药治疗。
处方:茵陈15g,黄连10g,黄柏15g,金银花50g,苦参10g,山栀子10g,制大黄10g。煎汤内服,1剂/d,陈兰花颗粒,1包/次,3次/d,冲服。
创周外敷芙蓉膏箍围消肿。
治疗2天,患足肿胀明显消退。2周后,足大趾和趾跖部肉芽鲜红,疮面缩小,足底创面肉芽鲜红饱满,无分泌物,呈水肿肉芽。择期再次清创,清除足底深部变性水肿肌腱,外敷0.5%甲硝唑液纱布,创面上皮生长迅速。2月后创面完全愈合。
图文说明:作者/相胜敏,排版/天古涤鉴,校对/青橘医话学术部。
版权声明:摘自《甘肃中医》年第21卷第1期《奚九一老师对患肢肿胀的辨病与辨证特点分析》。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邮箱:zy
qingju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