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虽然糖尿病的突出矛盾主要是血糖升高,但它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归纳如下:
(1)三大代谢紊乱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糖尿病病人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不能有效地促进组织利用与贮存葡萄糖,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的速率亦加快,故血糖升高,并从尿中排出,这就使身体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葡萄糖大量丢失,身体处于“饥饿状态”。
这种饥饿状态不仅是指病人有饥饿感,而且意味着病人身体的组织与细胞也处于饥饿状态,即细胞营养不良。
机体为了补偿能量供应的不足,就需要动员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于是出现蛋白质与脂肪的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突出表现是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减少,有的蛋白质分解后转化为葡萄糖,进一步加重高血糖状态。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生长、增殖必不可少的原料,也是构成人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如激素、酶、抗体等的基础,当蛋白质缺乏时,病人衰弱无力、形体消瘦,出现营养不良症状,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各种感染,尤其是各种细菌性感染和结核病等,伤口愈合缓慢。
儿童患糖尿病则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脂肪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脂肪分解加速而合成减少,血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升高,临床称之为高脂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脂肪肝、动脉硬化(包括心、脑、肾及肢体动脉)、高血压等。过多的脂肪分解尚可产生大量的酸性产物如丙酮酸、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这些酸性产物统称为酮体。酮体可消耗体内的碱储备而引起酸中毒,临床称为酮症酸中毒,它可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并引起电解质紊乱,是常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之一。
此外,当血糖过度升高时(例如超过33mmol/L,即mg/dl)尚可引起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这也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另一种比较少见的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年龄较大的2型糖尿病病人。
(2)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这些慢性并发症一旦发生即不可逆转,并逐年加重,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残疾与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病人的危害极大。
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波及身体多种器官组织,主要包括:
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眼病:如眼底微血管动脉瘤、眼底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青光眼是导致永久性失明的重要原因,每年全世界因糖尿病眼部病变引起失明的糖尿病病人约占盲人总数的1/4。
②糖尿病性肾脏病变:主要是肾脏微血管病变引起肾小球硬化,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糖尿病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比其他肾脏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人数要多17倍,治疗效果(包括肾移植)也较差。
③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可损害全身的各类神经,包括中枢神经(大脑与脊髓)、颅神经、植物神经、运动与感觉神经等,引起全身多个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和功能障碍,轻者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重者危及生命。
④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及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比一般人高2~3倍,因此心肌梗死、脑梗塞也十分常见。心、脑微血管病变尚可导致糖尿病性心肌病、脑萎缩。心、脑血管病变已成为当前糖尿病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⑤糖尿病下肢坏疽与糖尿病脚: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可引起血管狭窄与闭塞(即血栓形成),致使闭塞以下的部位发生缺血性坏死,临床上称为坏疽。一旦发生坏疽,须行截肢,从而导致病人残疾。糖尿病脚是指由于脚部的神经及血管病变使脚的感觉减退、供血及营养发生障碍,从而易造成足部的感染、溃烂、坏死、关节损伤及变形(夏科关节)。糖尿病脚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容易被病人忽略。糖尿病坏疽与糖尿病脚常引起细菌感染与组织坏死,有时尚蔓延到骨骼与血液,引起骨髓炎和败血症,轻者致残,重者死亡。
⑥糖尿病引起的其他危害:糖尿病病人极易合并各种感染,如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感染等。糖尿病病人发生感染后病情比非糖尿病病人为重,而且容易扩散,引起败血症的机会也比非糖尿病病人为多。
感染使糖尿病病人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升高血糖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儿茶酚胺)分泌明显增加,于是血糖进一步升高,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后果极其严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