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中医曾医生医生不要糊涂医病人不要糊

《别让医生杀了你》作者著名英国医学博士弗农·科尔曼说:“别太相信各种检查,也别让你的医生为你进行太多的检查。检查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有效和可靠。”我上华西医科大学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的花蕊期,那时候的学习条件远不如现在方便。我凭自己兴趣选修了统计学和关于概率的一些知识,而且对严密的逻辑推理智慧高山仰之。那时候单纯的想法是为以后的考研和实验室工作打点基础。但这些知识却歪打正着的让我开始思考西医的数据、模型、研究方向的缺陷和不科学性。开始让我怀疑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候被西医奉若神明的那些检查化验指标和各种影像学结论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以下是我长期以来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思路,欢迎批评指正。

一、医学标准资料的由来

我最近经常在做养生讲座时都要跟大家讲到一个问题:要追根究源那些检查化验指标“正常值”是怎样得出的?

无非是拿一群定义为“健康”人或者具有某种疾病的人群抽取血液取统计“平均值”得出的,或者影像检查看看健康人与疾病人显影是怎样区别的。既然涉及到“平均值”,即是说这一群健康人样本本身指标就不处于同一水平线,而是存在着高低(个体差异),只是其离差不大,就可以作算术平均来处理。比方说,定义某种检测法的正常值假设为10,则抽样人群的n个人中,会存在9.5,9.8,10.2,10.5…等等围绕10上下波动不大的具体指标,这n个人的算术平均的离差满足统计学上的离差要求,于是取其算术平均值10为正常参考值。所以说,如果某人检测指标离正常参考值差距不大时,对诊断疾病没多少意义。

对于正常值范围立极点以外是否还有正常人群,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列,因为那会更复杂的。

比如说某人的收缩压(高血压大于),但无任何不适,你就能断定某人高血压吗?某人的收缩压但已经头晕头痛很厉害了,你又能断定他没高血压吗?

又比如说某人的基础血压很低,舒张压只有50,当他的舒张压已经达到90时(正常血压值),他还正常的了吗?

:如果指标是万能的,就不需要医生了,电脑才是最好的医生。走程序、按指标我们精不过电脑;如果指标是万能的,就不需要医生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看的懂结果,根据标准值我们都可以轻易断言我们得了那种病;如果指标是万能的,那根本不存在名医与庸医之分,而绝对不存在误诊现象。但事实上,世卫组织统计全球西医平均误诊率约为22%(中国高于平均值)。说明了诊断疾病并非仅仅看到指标就能断定疾病那么简单。科尔曼博士:“医疗仪器带来的首要问就是,它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而事实上你我的身体存在着许多不同。”

科尔曼博士为何如此说,难道仅仅是出于感情冲动抨击西医吗?

其实不是。人除了人体的个体差异,还有天时地利之分,并与万物关联。不是有报道镜面人的现象吗(有的人内脏左右生反的)?高原缺氧地带的人红细胞计数就比普通人多。

有的人B超检查有脂肪肝,但剖腹一看却没有;有的人则相反……

二、指标的准确度与概率论

医学上检查化验指标太少特异性的,所以那些指标绝大多数准确率都不是%的,而多数介于50%-90%之间。就算某项指标的阳性率非常高,达到了90%,你还是不能忽视那10%的误差率。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如果你刚好摊上这个10%的误差率,那你的非正确性是%的,这个时候的概率完全没意义。谁能肯定自己不是那个10%呢?

血检指标还有阳性率低于50%的,这种指标其实有等同于无,而且还会误导诊断,最好不要看这种指标。

三、医学诊断与逻辑

因为没有一项指标敢说具备%的准确概率,从逻辑上来说,医学的诊断推理仅仅属于归纳推理,因为它的大前提不是定律而是概率,这与物理、数学的演绎推理完全是两码事。两种推理的区别是: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必然性的、排它性的,不会有其它可能性。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非排它性的,存在第二种结论的可能性。

一)演绎推理逻辑三段论是这样的:

大前提:超过A指标正常值必有B病。

小前提:此人检测超过A指标正常值。

结论:所以此人必有B病。

二)归纳推理逻辑三段论却是这样的:

大前提:超过A指标正常值90%可能得了B病。(因A指标的阳性率是90%)

小前提:这个人检测超过A指标正常值。

结论:所以这个人90%可能性得B病。

既然是90%可能性就不能武断某人A指标超值就必然得了B病,还有10%的误差率。

三)正因为不存在定律,所以医学上是以多指标互相印证的,假如多指标指向同一病种,则最后确诊为这一病种。在逻辑学上来说,其推理过程是:

大前提1:超过A指标正常值90%可能得了Y病。

大前提2:超过B指标正常值80%可能得了Y病。

大前提3:超过C指标正常值70%可能得了Y病。

小前提:这个人检测A、B、C指标均超过正常值。

结论:所以这个人极可能性得了Y病。

这种推理仍属于归纳推理,因其多个前提都是或然性的。

但从逻辑学理论上来说,前提越多(指标越多),推导的结果误差越大,因为它们之间是乘数关系。比如用三项指标判断一种疾病,准确概率分别是90%,80%,70%,那么诊断结果的准确概率是0.9*0.8*0.7=0.,即50.4%。

四还原医学的真实面目

因为医学无法做好%的准确率,故误诊存在有其必然性。医生与患者都须清楚这一点。作为医者,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降低误诊率。而且优秀的医生与庸医的区别恰恰在于诊断的精准度。不管医者还是患者,都不应迷信指标。过度依赖于仪器的诊断和过分相信指标,都会导致误诊。

举例:

血压计量血压并非%准确。只要你同一天甚至每隔10分钟试量自己或他人的血压3次,每次结果都绝对不一样,甚至相差10~15mmHg的可能性都存在。

把同一张X片拿给不同医生看,鉴定结果不同。再隔1个月把同一张X片拿给同一医生看,结论也不一致。

五迷信指标的严重后果

一是导致误诊。前面已经分析过。

二是乱治。现在相当多的医生对医学的本来面目缺乏研究,不知指标的来源,从而迷信指标,完全无视病人的主观感受和症状体征。比如你吃了降压降糖药,隔几个小时测血压血糖正常,就认为药物有效。这那叫治病?充其量是“治指标”。病人的症状体征健康状况都没改善,你拿个指标来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真的了不起能治病。有相当多的糖尿病人,如果从远期疗效来衡量,吃降糖药反而越治越坏,治到肝损害,治到性功能完全丧失,因为某些西药毒副作用大,长期天天吃药必然使毒药得不到排泄而沉积在体内。医生仅仅拿个血糖指标来衡量疗效,怎么就不考虑那个病人从非阳痿治到阳痿,甚至下肢坏疽,症状体征越来越糟糕?

很多时候,身体的指标不正常可能是身体排病的代偿反应,这个时候如果不懂得道理,反而和身体对着干是很不科学的。身体反应的任何数据异常都是一个节点,任何节点都有两个方向,是退病还是病重,优秀的中医师可以很智慧的分辨出来。这决定着治疗的方向和相对正确性。

也有病友问过我这个问题:对于一般人而言怎样确定病人是排病反应还是病情加重?两者的表现会有不同吗?

答:一般人很难分辨。但如果他有个对他的健康持续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by/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