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管硬化,严重者造成血管闭塞,引起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及神经组织缺血损伤,如果不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外伤感染,最终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主要由于下肢神经病变,导致下肢神经传导出现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腿足的麻木、酸胀、疼痛,一般的麻木只是暂时的、能缓解的、仅仅只是麻木;而糖尿病足患者就会表现出持续的麻木、越来越严重、不仅麻木脚还发凉(严重时就会出现:皮肤发黑)。
糖尿病足发展进程
麻木→(伤口)溃烂→坏疽→截肢
糖尿病足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血管神经型病变,会出现麻痛、皮凉、足部皮肤干燥;第二种动脉缺血型病变,会出现足部水肿、发黑、坏死;第三种是以上两种同时存在的混合型,此类患者在临床最为常见。
糖尿病人烂脚是因为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的,血糖过高就会导致皮肤瘙痒,正常的反应就是用手挠,如果挠破了而伤口不易愈合进而导致感染,这是糖尿病人容易烂脚的原因之一。
除了内部血糖的影响外,糖尿病人烂脚还有非常重要的外部诱因,约有50%是因为鞋不合适,20%由于患者自己对脚的护理不当造成的,因此生活中要避免足部破溃就显得尤为重要。
破溃(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索
避免得糖尿病足的前提是要控制好血糖,另外糖尿病患者也要养成每天观察脚的习惯。
1、每天检查双脚
糖尿病患者每天都应该仔细检查一下双脚(包括脚趾缝)。检查脚底、脚背、脚趾还有脚趾缝是否出现红肿、淤青、水疱或皮肤破损等问题。如若发现,应及时看医生。有很多老人无法弯腰看到脚底,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对着镜子自检或者让家人帮忙检查脚底情况。
2、每天用温水洗脚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用温肥皂水洗脚,洗净后及时擦干,然后涂抹保湿霜等护肤品。由于糖友脚部可能会发生感觉减退,对水温不够敏感,水温过高容易造成烫伤。所以每次洗脚之前最好用手试一试水温,水温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每次洗脚10至15分钟即可,切勿久泡。
3、小心修剪趾甲
指甲长度超过趾腹1—2毫米为宜。另外,脚上硬结(老茧)应请专业医生处理,不要擅自剪割,如不小心就很容易伤及脚部,导致溃疡、感染。
4、穿袜子
穿浅色、透气的棉质袜子,最好是五指分开的袜子。
5、穿鞋子
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鞋子,糖尿病患者不宜穿皮鞋。爱美的女士想穿高跟鞋可以利用足跟贴,贴在脚部容易摩擦的地方。
专家告诉我们,通过下面四个步骤,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能改善下肢循环不好,延缓病情的发展。
1、手掌空心拍腿放松肌肉,刺激皮肤,改善血液循环。
2、踮脚,一次做20个一组。
3、虎口向内,掐着大腿往下,然后再顺上来,来回做四次。
4、抬起一只脚自由地甩20下后换一只脚,有利于血运进一步往下走。
专家介绍了几种治疗办法,其中体外循环下高压灌注和骨搬移技术较为常见。体外循环下高压灌注技术既可以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供血,又是这个疾病的治疗手段。
内容转载自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北京中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