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渭南
年渭南新闻广播重点打造的人物访谈节目《对话渭南》,让您更加了解渭南。本档节目是FM新闻广播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档立足渭南本地故事,从历史、人文、民生等各方面展现渭南本土生活的一档生活服类节目,从多角度让听众了解渭南,认识渭南。
陈康,医院微创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研究型学会非血管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放射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介入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青年委员。在职研究生学历。
年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自毕业以来,一直在二院外科工作,曾先后到第四军医大学胃肠外科、消化外科及医院放射介入科等地多次进修学习。熟练掌握了各种微创介入手术:如全身各部位周围血管的出血、血栓、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及肿瘤等非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并有多年从事腹腔镜胆囊、阑尾切除及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复杂的肛周疾病,乳腺,甲状腺疾病等的外科手术经验。
1.什么是介入治疗
它不象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之间,美国医生给它命名为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叫介入者治疗。“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
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具体的讲,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对于血栓是“粉碎血栓+溶解血栓”;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2.介入治疗有哪些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器官的影响小。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3.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有哪些
按器械进入病灶的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静脉等。
非血管介入是指: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4.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3、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5.哪些疾病适合介入治疗
目前能够采用介入治疗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动脉灌注化疗(动静脉化疗药盒系统植入)及栓塞治疗:如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血管瘤、肺癌、肾癌及肾上腺肿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子宫肌瘤、四肢及软组织肿瘤等。
2、危重症疾病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包括肺部咯血、消化道出血、肾出血、产后出血、骨盆骨折、良恶性肿瘤(如肝癌破裂出血、子宫肌瘤、宫颈癌、膀胱癌、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腺肌症等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以及预期手术出血量较大的术前预防性血管介入栓塞:如宫颈妊娠、瘢痕妊娠、胎盘植入、前置胎盘、高风险大出血类手术术前的主动脉球囊阻断等。
3、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狭、上下肢动脉等外周血管狭窄及闭塞;股骨头坏死的动脉介入灌注治疗;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置入;上/下腔静脉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TIPS)等。
4、脏器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前列腺增生的介入栓塞治疗;
5、非血管介入治疗:如阻塞性黄疸的经皮肝穿胆管内外引流(PTCD)及胆道支架置入术、消化道支架置入、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
6.肿瘤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在肿瘤治疗上应用非常广,优势明显:1、创伤小。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技术,术后唯一的创口就是一个长约1毫米的小“针眼”,最早术后半小时后即可起床活动,8小时后恢复到术前水平,且出院后一般没有特殊注意事项,可以立即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这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最大程度减轻了家属的护理难度。2、效果明显。动脉药物灌注疗法,通过动脉向肿瘤组织直接给药,接受药物剂量大、治疗效果好,血管栓塞治疗可抑制肿瘤发展,使其缩小,为患者争取二次手术机会,物理疗法,无毒副作用。3、副作用小。对机体整体伤害小,毒副作用低,并发症少、全身状况恢复快。4、准确性高。在医学影像设备精确引导下,可实现准确定位。
7.介入治疗有哪些方法
介入治疗有五大法宝:
“灌”——局部高浓度化疗药物杀灭肿瘤
介入治疗中的“灌”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医师从患者体外将一根导管插到肿瘤的营养动脉内,将等于或小于静脉用药量的化疗药物灌注在肿瘤病灶内,使肿瘤局部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延长药物与肿瘤接触时间,经过高浓度化疗药物的冲击杀伤作用,实现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的作用,同时降低机体其它部位的组织细胞受到的化疗药物毒性作用。
“堵”——切断“粮草”,“饿死”肿瘤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供血血管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一旦堵塞其供血血管,肿瘤失去了营养及氧气供给就会死亡。介入治疗肿瘤的法宝——“堵”,是指将导管插到肿瘤的营养动脉内后,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碘油、明胶海绵等)栓塞供养肿瘤的动脉,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来源,这种方法与灌注化疗同时进行,两者协同作用可使肿瘤灭活,使肿瘤失去营养供给被“饿死”。“堵”还可与外科相互配合。对体积较大的肿瘤,通过栓塞术阻断肿瘤动脉血供,以减少术中出血,为外科手术切除铺平道路;并使肿瘤缩小,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通”——使因病灶引起的腔道狭窄再通畅
人体内有很多自然的管道,如食管、胆道、气管、肠、血管等,这些部位长了肿瘤后,往往会导致堵塞或压迫,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食管癌会引起吃饭困难;食管癌手术、放疗后的瘢痕也会引起狭窄导致吃饭、饮水困难;胆管癌、胃癌、胰腺癌会堵塞、压迫胆管,胆汁排不出,使人表现为发“黄”,全身瘙痒;气管受压会引起呼吸困难;肺癌、纵膈淋巴瘤等压迫上腔静脉血管会引起患者面、颈、上肢及上胸部的充血、水肿,眼部可见球结膜水肿,兼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闷、胸痛等,这些症状都是因为相应的管道不通引起的。微创介入治疗通过置入球囊将受压迫的管道扩张或放置支架将管壁撑起来,可使不通的管道变得通畅,迅速缓解腔道狭窄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体能状态,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机。
“消”——内部“爆破”,粉碎肿瘤
“消”是指经皮穿刺消融肿瘤。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治疗器械经皮穿刺精确定位在肿瘤上,通过化学或物理性的手段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消”目前最常用的方式:经皮无水酒精消融:经皮向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使肿瘤凝固性坏死;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将细针穿至囊肿内,将囊液抽出,再注入酒精,可使囊壁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囊壁硬化闭合,停止分泌囊液以达到囊肿缩小或消失的治疗目的。此方法不仅痛苦小、廉价,而且不易复发。经皮植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肿瘤内部照射肿瘤,对正常组织损伤小;经皮射频消融:使用射频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裸露的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内正负离子在射频电场中产生高速振动和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其热能随时间逐渐蓄积并向外周传导,从而使局部肿瘤组织发生热变性和凝固性坏死。经皮冷冻手术系统:经皮将超导针穿刺入肿瘤内,利用氩气快速降温制冷,氦气急速升温加热,一冷一热“两把刀”在肿瘤组织内让肿瘤细胞“粉身碎骨”。
“取”——最小创伤获取病理标本
病理诊断是确诊肿瘤的“金标准”。既往对于人体深部的肿瘤,如肺部、肝脏、腹腔等部位,往往需要开刀切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对患者而言,创伤较大,如果是良性肿瘤或需要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白白挨了一刀,如果是需要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患者还要再次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的产生就可以通过最小的损伤,获得明确的病理,是最为理想的状态。通过介入方法,在B超、CT引导下,将一根切割针经皮精确穿刺到达病变部位,切取少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伤口只是一个针眼大小,大大减少患者身体所受的创伤。“取”还包括各个部位脓肿或囊肿的穿刺抽吸引流,在影像引导下穿刺进入病灶腔内,抽尽囊液或脓液,再注入灭活剂或抗生素液冲洗,例如对胆管胆汁淤积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引流等。
8.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受病变进展的速度、侧支循环的多寡、个体的耐受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症状一般由轻至重逐渐发展,但在动脉硬化闭塞症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时,可导致症状突然加重。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每次行走的距离、休息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另外,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1.一般治疗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2.手术治疗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手术指征包括: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1)动脉旁路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解剖内旁路按照原正常的动脉血流方向构建,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2)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多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以利构建良好的吻合口。(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往该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9.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障碍,静脉内的压力增高,浅静脉逐渐扩张,伸长,由于周围组织的限制,因而呈蚯蚓状迂曲成团,静脉特别薄处则呈囊状扩张而成的疾病。本病多见于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一般以中、壮年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早期仅有患肢酸胀、乏力、沉重等症状,浅静脉轻度扩张、显露,后期可因静脉瘀血而引起营养障碍,色素沉着,在足靴区并发经久不愈的顽固性溃疡,并发下肢溃疡,中医称之为“臁疮”、“裙边疮”、“老烂腿”等等。
10.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多无局部症状,逐渐发展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
2.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或团块状,站立时更明显。
3.肿胀:在踝部、足背可出现轻微的水肿,严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轻度水肿。
4.并发症:(1)皮肤的营养变化:皮肤变薄,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样皮炎和溃疡形成。(2)血栓性浅静脉炎:曲张静脉处疼痛,呈现红肿硬结节和条索状物,有压痛。(3)出血:由于外伤或曲张静脉或小静脉自发性破裂,引起急性出血。
11.下肢静脉曲张怎样治疗
首先需要了解是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还是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因为,深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浅静脉失代偿而引起静脉曲张;或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长期倒流,深静脉内压升高,血液经交通支静脉逆流至浅静脉回流,浅静脉回流量增加,负担加重,最终导致浅静脉血管代偿性扩张,引发下肢静脉曲张。继发性指静脉曲张是继发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布加综合征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先天性下肢动静脉瘘、后天性下肢动静脉瘘、布加氏综合征、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缺如和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等,如果是继发性静脉曲张,就不能着急进行外科治疗,需要先治疗原发病。
12.静脉曲张怎样预防与护理
1.避免长期站或坐,应常让脚做抬高,放下运动,或可能的话小走一番。
2.应养成每日穿弹力袜运动腿部一小时之习惯,如散步、快走、骑脚踏车、跑步或跑步机等。
3.应养成一日数次躺下将腿抬高高过心脏的姿势,如此可促进腿部静脉循环。
4.保持正常体重不能超重,因过重会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避免提超过10公斤之重物。
6.不可使用40°C以上的高温水长时间泡脚。
7.保持脚及腿部清洁,并避免受外伤造成皮肤破溃。
8.每晚自我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形。
9.放松心情、减少焦虑,积极选用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10.每晚睡时,将腿垫高约6吋,并保持最舒适之姿势即可,千万不要因此而让腿部僵直,适得其反。
11.坚持穿循序减压弹力袜,因腿部肿胀,通常于下床后站立几分钟就会发生。请于每日早起下床前即穿上弹力袜。
12.保持弹力袜之清洁,并注意其弹性功能是否改变。当弹力袜失去弹性之时应立即更换。
本期主持人:夏梦
渭南新闻广播年倾力打造的《对话渭南》高品味访谈节目带您一起去感受渭南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法律界精英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