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碱性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天然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鸟氨酸。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二级结构:是局部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氢键;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相对空间位置;四级结构:三维空间分布。
3.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不破坏肽键。
4.DNA中包含:A、G、C、T;DNA中包含:A、G、C、U。
5.mRNA携带遗传信息;rRNA含量最丰富;tRNA含有氨基酸;。
6.糖代谢的过程有三种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7.糖的有氧氧化三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8.糖异生关键酶:果糖双磷酸酶-1。
9.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10.酮体生成的关键酶是HMG-CoA合成酶;胆固醇的关键酶是HMG-CoA还原酶。
11.血红素合成关键酶:ALA合成酶(限速酶)。
12.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
13.单纯扩散:O2、C02;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l-/Ca2+等离子;主动转运:钠钾泵。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
14.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2+内流,Ach外流。
15.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16.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17.维生素B12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18.血浆PH(值)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19.左心室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左心室容积最小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容积最大是心房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力最低是容收缩期末;主动脉血流量最大是快速射血期;室内压升高最快是等容收缩期。
20.2期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较长的原因,决定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短。
21.浦肯野纤维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Ca2+内流形成。
22.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23.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运动;肺通气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24.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弹性回缩力。
25.CO2主要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H+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抑制呼吸中枢。
26.促胃液素-G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27.促胰液素-S细胞;盐酸刺激分泌;作用促进胰液和胆汁HCO3-分泌。
28.胆囊收缩素-I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29.抑胃肽-K+细胞;脂肪及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30.促胃动素-M0细胞;迷走神经、盐酸、脂肪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胃肠运动。
31.氧热价: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32.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为了补充体内额外的热量消耗(特殊动力效应)。
33.体温正常值: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下(36-37.4℃)。
34.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控制。
35.人体主要产热器官肝(安静时),骨骼肌(运动时)。
36.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37.少尿<ml/d;无尿<ml/d。
38.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39.HCO3-重吸收是以CO2扩散的形式进行的,所以重吸收优于Cl-的重吸收。
40.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导致的利尿现象(甘露醇+血糖)。
41.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进入突触前膜的Ca的数量。
4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局部去极化电位,Na+内流;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局部超级化电位,Cl-内流。
43.中枢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44.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5.脑电图的脑电波:白天安静休息α波,工作β波,睡觉θ波,大睡δ波。
46.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47.下丘脑前部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肽能神经元可合成ADH和催产素,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运输贮存于神经垂体。
48.对脑和骨骼生长都重要的激素--甲状腺激素。
49.适应性改变的四种形式: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50.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为。
51.再生是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
52.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
53.心脏脂肪变性:虎斑心。
54.血管壁玻璃样变:高血压时肾、脑、脾和视网膜的细动脉。
55.细胞内玻璃样变: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
56.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肾、脾;液化性坏死多见于:脑、骨髓、胰腺。
57.细胞坏死的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58.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特别下肢;湿性坏疽多见于肠、阑尾、子宫、肺等。
59.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炎细胞。
60.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心衰细胞,部位是:肺部。
61.白色血栓:血栓的头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
62.混合血栓:血栓的体,血小板小梁,纤维素网罗的大量红细胞构成。
63.红色血栓:血栓的尾,主要见于静脉内,特点:易碎,脱落可形成栓塞。
64.血栓栓塞:下肢、脑、肾、脾。脂肪栓塞:长骨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损伤。
65.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66.急性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过敏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慢性炎症:巨噬细胞;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
67.慢性肉芽肿性炎: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郎罕巨细胞、异物巨细胞)。
68.常见的癌前病变:粘膜白色病变(粘膜白斑病);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结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皮肤慢性溃疡;慢性宫颈炎伴宫颈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溃疡;肝硬化。
69.交界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70.异型性是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依据。良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异型性大。
71.癌:上皮组织;肉瘤:间叶组织。
72.高分化的鳞癌可见到角化珠。
73.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最具诊断意义。
74.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病变的是:脂纹。
75.HDL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76.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77.脑出血好发部位:基底节和内囊。
78.风湿性心脏病:Aschoff小体。
79.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80.小叶性肺炎以肺小叶为单位急性化脓性炎症。
81.硅结节是硅沉着病的特征性病变。
82.硅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结核。
83.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有明显纤维组织增生。
84.微小病变肾病:见于儿童,弥漫性肾小球脏层细胞足突消失,未见电子致密物。
85.膜性肾小球肾炎:老年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样或分层样。
86.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大红肾、蚤咬肾。
87.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基底膜和上皮细胞之间有驼峰状或小丘样致密物沉积。
88.弥漫性新月体性肾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或环状体出现。
89.新月体性肾炎:上皮细胞增生以肾小球壁层细胞增生为主。
90.甲状腺癌分型最常见的类型是(昭.昭.老.师整理)乳头状腺癌。
91.乳腺癌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和滤泡上皮的恶性肿瘤。
92.乳腺癌是最常见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93.血性转移是绒毛膜癌最显著特点,最常见的肺转移。
94.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特征性细胞)。
95.寄生虫最常见的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96.艾滋病最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是卡氏肺孢菌感染。
97.艾滋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卡波西肉瘤。
98.梅毒特征性病变:树胶样肿。
99.淋病: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最常见的性病。
.药物的副反应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有关;治疗量即可产生副作用;难以避免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反应。
.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
.首关消除主要的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
.一级消除动力学:恒定的百分比消除,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量随时间递减;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绝大数的药物按一级消除动力学消除;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
.毛果芸香碱:缩瞳;降眼内压;调节痉挛;阿托品:扩瞳,升眼内压,调节麻痹。
.阿托品对有机磷中毒的骨骼肌震颤无效;禁用于青光眼的患者。
.多巴胺作用于肾脏,肾血管扩张,肾血流和肾小球率过滤增加。
.丁卡因常用于表面麻醉,不用于浸润麻醉。
.吗啡可以激活中脑边缘系统和阿片受体影响多巴胺神经功能有关。
.肝素增强ATⅢ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及体内体外抗凝作用。
.糖皮质激素:升血糖;分解蛋白质;分解脂肪;核酸代谢;不良反应:溃疡、诱发加重感染、骨质疏松。
.肾上腺皮质激素迅速停药会出现:停药反应(反跳现象)。
.抗绿脓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
.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破坏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破坏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中枢免疫器官是胸腺和骨髓;周围免疫器官是脾脏和淋巴结等。
.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如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即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免疫的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决定了抗原特异性。
.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半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自身抗原:眼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等;隐蔽抗原主要指:脑、睾丸、眼球、心肌和子宫抗原。
.骨髓: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不全或缺失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分化抗原(CD3、CD4、CD8、CD28);B淋巴细胞特异性标志CD20;NK细胞的表面标志:NKp30、44、46。
.CD4+T细胞识别抗原受MHCⅡ类分子;CD8+T细胞识别抗原受MHCⅠ类分子。
.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惟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M是最早出现的Ig;SIgA局部免疫功能;IgE引发I型超敏反应;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IFN-α已被成功用于慢性乙肝、AIDS的治疗。
.IFN-γ由活化的Th1细胞产生,免疫调节作用为主。
.HIV感染并破坏CD4+Th细胞。
.HLAⅠ类对CD8+T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HLAⅡ类与CD4结合,对Th识别起限制作用。
年押题面授班+网络串讲班课程,执业保证押中分以上考点,30分以上原题;助理保证押中分以上考点,20分以上原题。含有配套讲义助理医师与执业医师分开总结考点更精确当场测试,当场解析。适合考前心中无把握学员,最后的救命稻草,临门一脚,购买加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