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摄入热量越来越多,同时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也发生较大改变,越来越依赖电梯、汽车、自动工具等现代设备,体力劳动在人群中的占比逐渐降低,造成人们超重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使糖尿病成为1世纪全球范围的流行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数据显示,年全球0岁~79岁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3.87亿,其中中国患病人数为万,居全球首位,中国患者中未获得诊断的有万。
医学证明,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心脏、大脑和足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若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产生心脏病变、肾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致死、致残情况(见图1)。由此导致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全球年用于糖尿病的医疗开支达到61亿美金,占全球总医疗开支的1/9。因此,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卫生组织的重要任务。
图1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从糖耐量降低到成为型糖尿病用了1年时间,确诊时,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已经丧失50%。在这1年中,越早识别出糖尿病,提早采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等积极干预措施,就越可以大幅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对于糖尿病人,早干预、早治疗,也可以大大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提高筛查灵敏度,实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
HbA1c在糖尿病诊断、筛查
和检测方面的临床价值
目前,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的金标准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该方法操作繁琐、重复性差,不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空腹血糖(FPG)筛查,由于其变异率高、重现性差而造成较多漏诊,延误诊断、治疗时机。
经过多年研究,人们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长期高血糖的指标,其生物变异性较小、分析前的不稳定性较小、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采血,不受急性血糖波动的影响,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的更准确信息,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见图)。
图HbA1c水平与微血管病变发生危险的关系
随着糖化红蛋白(以下称HbA1c)检测方法的逐渐提升,测量结果的标准化进程迅速成熟,HbA1c在糖尿病监控、诊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专家推荐:如果空腹血糖(FPG)和HbA1c有一项达到指标,即确定为糖尿病高危人群,这种方法优点是筛查灵敏度大幅提升。
在国际上,HbA1c不仅应用在糖尿病筛查和诊断中,还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监测和治疗方案调整。ADA建议血糖控制满意而且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查两次HbA1c,而用于更改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HbA1c检测。
而在国内,卫计委暂时还不推荐HbA1c应用在糖尿病筛查和诊断中,主要原因是国内HbA1c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程度不够,各个实验室检测结果间差异较大,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临床可以接受的最低要求是:室内CV≤.0%,室间CV≤3.5%。国家正在努力改变标准化程度不够的现状,年卫生部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指南》,年发布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专家共识》,年7月1日,《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在这些助力下,我国的HbA1c标准化有了飞速发展,因此可以预见,HbA1c也将迅速应用于国内糖尿病筛查、诊断和监测中。
H5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原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很多,其中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被更多专家认可,该方法测量更加精准,因此也被美国、瑞典和日本作为HbA1c标准化参考系统的参考方法,所以常说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是HbA1c检测的金标准,迈瑞H5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也选用了这个高标准的检测技术。
IFCC定义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只是人血中众多血红蛋白的一种。但是不同血红蛋白组分带电荷不同,离子交换液相色谱法主要用高效微粒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以具有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依据离子型化合物中各离子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上表面带电荷基团进行可逆性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而进行分离和测定(见图3)。
图3离子交换原理
糖化使得血红蛋白分子表面阳离子丢失,在中性pH条件下,糖化Hb几乎不带正电荷,先采用低浓度(低离子强度)和接近中性pH条件的洗脱液,使糖化Hb先洗脱出来。而HbA1又根据糖基的多少与色谱柱功能团的结合强度差异而分离。而非糖化Hb带正电荷,再用高浓度洗脱液将其洗出,得出血红蛋白层析谱。HbA1c值通过HbA1c色谱峰面积占总血红蛋白色谱峰面积的百分比表示(见图4)。
图4H50测量系统原理示意图
备注:本文转载自《迈瑞视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那个好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