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台海网络电视台??微健康
大夫介绍
卢伟锋,福建永定坎市人,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副教授,血管外科医学博士,医院血管外科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复旦大学,从师于国内著名血管外科学专家符伟国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腔内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主动脉夹层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透通路学组委员和糖尿病足分会青年委员。从事临床外科工作10余年,以微创技术为特点,结合传统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和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缺血肢体微循环重构与血流灌注变化的研究”获得年度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被中共厦门市市委组织部评为“厦门市首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被共青团厦门市委员会、厦门市卫生局评为“第三届厦门市十佳青年医生”。曾获得“福建省临床医师技能竞赛”外科个人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4篇(第一作者),参与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5项,参与血管外科专著的编写工作7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主要有:
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七种: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②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③糖尿病性白内障,④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⑤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⑥糖尿病性青光眼,⑦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合并症。
4)糖尿病下肢坏疽病变。糖尿病下肢坏疽,是由于糖尿病长期得不到很好控制,发生动脉硬化,出现了下肢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改变。它的发生机理是:当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以致血管阻塞,造成下肢或中部缺血、缺氧以到坏疽发生。
5)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函盖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合并症。周围神经病变又分为多发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病变可单侧,可双侧,可对称,可不对称。突出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胀痛、伴有针刺样、烧灼样异常感,很难忍受。有的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疼痛闪电样痛或刀割样痛。
◎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硬化有什么特点?
一般来说,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发病率比非糖尿病病人会高很多;大部分糖尿病病人的发病年龄会比较年轻化,进展比较快,普遍来说可能会比非糖尿病病人发病年龄提早10年左右;而且糖尿病病人引起的动脉缺血,严重程度可能会更高。
◎糖尿病肢体性缺血跟非糖尿病肢体性缺血有什么不同的吗? 糖尿病肢体性缺血可能发病年龄比较轻(早),病情比较重,而且在发病缺血、组织坏死以后,糖尿病病人比较容易感染,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截肢率高。
◎糖尿病病人对足部应怎样进行护理? 第一,穿宽松、松软一点的鞋子,防止足部受压以后出现溃烂;第二,足部要注意保暖,但不建议用热水去泡脚。因为糖尿病病人本身如果缺血,再用热水泡脚,会增加组织的需氧量,同时供血又不够的话,会导致缺血的情况加重;第三,足部要尽量避免外伤。
您看此文用了·秒,转发只需1秒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