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市交通局宿舍,患者彭女士,82岁,患糖尿病近20年,血糖控制可,右侧足趾湿性坏疽3个月,表现为右足红肿,足趾溃烂,渗出较多,创面界限不清,腐肉不脱,疼痛剧烈,创周皮色紫暗。
读者彭女士之女问:什么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防治及注意事项?
医院外科王锐主治医师回答: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溃破。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本病在中医学属于“脱疽”的范畴。
糖尿病足的治疗竖持中西医结合、内外治并重的方针,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糖尿病坏疽常并发严重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病情,两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时应用足量、有效、敏感的中西药物内外并治,是控制感染、防止坏疽加重、避免截肢的前提。而各期不同的外用药物、适时的清创祛腐,对感染的控制、坏死组织的分离、溃疡疮面的愈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足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参加。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防止糖尿病足坏疽发生的根本保证。糖尿病坏疽多发生在多年糖尿病的基础上,因神经病变、缺血和感染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初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肢端怕冷、麻木、皮温下降、皮色改变等,故不易为患者重视。而此病又多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反应较迟饨,且由于周围神经痛觉障碍,对一些创伤不能及时发现,故一旦合并感染,病情常迅速发展引起肢端坏疽。因此,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以上症状中的任何一项,就应引足够重视,预防在先。平时注意局部保暖、慎防外伤等易感染因素。一旦肢端有破溃,更要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加重变化。
注意事项:
1.以控制高脂血症为主,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加强活动,防止肥胖。
2.行走不宜过快,避免搬运重物,加重肢体缺血。
3.保持脚部干燥、清洁,避免创伤、感染。
4.鞋袜松紧适宜,保持肢端温度。
5.注意血液流变学和血异常,并及时纠正。
王锐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周围血管专业,从事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工作4年,能充分发挥中西药物治疗与介入、手术相结合、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的优势,形成一套有临床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案。擅长治疗糖尿病足、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小腿慢性溃疡、肢体淋巴水肿等周围血管疾病。
联系(王锐医师)
北京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