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轮杯第二届氧与健康
网络科普论文大奖赛参赛作品47
我是梭状芽孢杆菌,我可以随意的生活在自然界,包括人体内。我最讨厌氧气,所以我的家族统称为厌氧菌家族。我可以通过伤口悄悄的进入人体,如果这个人免疫功能低下或伤口周围血液供应不良、组织缺氧,那就为我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如果这个人免疫功能很强,我也可以随血液漂流到他的肠道,潜伏起来,伺机而动。这天,我正想着再去哪里捣捣乱呢,一位50岁的男性“倒霉蛋”正好摔倒在我面前了,我怎么能错过这种良机呢,顺着大腿上的伤口就进入他体内,开始他没有感觉特别的不舒服,因此就没有注意到我,我偷偷潜伏下来,不断发展壮大,几天后我的势力建立的差不多了,开始在他身体内到处破坏。他的右下肢疼痛、肿胀不能行走,同时气短、食欲差,医院,医生怀疑是我从中使坏,就从伤口上取了一点分泌物培养,最后发现了确实是我,并给我所致的疾病起一个名字叫“右下肢气性坏疽”,同时开始想办法消灭我,到底鹿死谁手,拭目以待。在我的攻击下,倒霉蛋的右下肢红肿严重,足部发黑伴花斑出现。虽然目前生命体征还算平稳,但要是医生不管我,很快我就会走遍他的全身,攻击他的重要器官。但是我低估了医生的能力。他们先是清创引流,破坏了我好不容易造成的厌氧环境,同时用抗生素治疗,虽然对我构成了一些威胁,但我还能应付。眼看他们要斗不过我了,又使用了秘密武器。高压氧是医生对付我的秘密武器,氧气正是我最害怕的,何况是高压氧,在他们攻势下,我节节败退(依据实验室检查)。雪上加霜的是,医生再次通过手术治疗,对我的根据地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我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梭状芽孢杆菌到底是怎么被打败的呢?秘密武器高压氧又是怎样发挥神奇效果的呢?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严重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通常有外伤或手术史,潜伏期一般为1-4天,病人发热、极度虚弱,表情淡漠但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进行性贫血,全身症状可在24小时内迅速恶化,晚期可出现溶血性黄疸,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局部首先出现受伤部位的剧痛、呈胀痛感,疼痛与伤口的严重程度明显不成比例。随后伤口周围肿胀,伤口变色、水样充盈、出血泡,恶臭味,压之可有捻发音。进一步发展会使局部静脉回流障碍,皮肤由红变白,再变为暗红、黑紫,表面呈现大理石样斑纹。最终出现肌坏死,肌肉失去弹性和收缩力,切割不出血,肌纤维肿胀、发黑,严重者整个肢体坏死。往往可以造成截肢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除了临床表现、常规化验和影像学检查之外,确定气性坏疽的诊断为厌氧菌培养检测到梭状芽孢杆菌或PCR法检测病原菌DNA阳性。高压氧治疗气性坏疽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梭状芽孢杆菌的毒性主要取决于α毒素,α毒素在分泌2小时内迅速从体内清除,为了继续传播,细菌需要不断制造α毒素,而高压氧可以抑制α毒素的产生,氧分压在mmHg时,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α毒素完全停止;在3ATA下吸氧,患者病灶部位的氧分压可达mmHg,这突出了高压氧在治疗气体坏疽方面的效用。2.在高压环境下,吸入的纯氧在血液中是以溶解氧的形式成倍增加,使得组织中的氧含量成倍增加,甚至弥散半径也成比例扩大,这样就可以绕过循环障碍的局部给远端组织供氧。3.由于高压氧治疗引起的高氧状态,机体会发生一些生理和生化变化,通过直接抑菌或杀菌作用、增强免疫系统抗菌作用以及与某些抗菌剂的相加或协同作用来促进感染的愈合。4.高压氧治疗可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毛细血管渗出减少,从而使局部组织水肿减轻。5.高压氧可使组织中气泡受压缩小,加速了皮下气肿的消除,因而减轻了气体对组织的压迫作用,减轻对微循环的压迫,可迅速解除病变组织的缺氧状态。6.高压氧可以加速组织修复、肉芽组织生长、上皮增生。气性坏疽需要综合性治疗。外科清创是治疗气性坏疽的基础,抗生素也是必要治疗方法,高压氧是治疗气性坏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低死亡率、清创次数和截肢率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高压氧治疗气性坏疽通常采用2.5-3.0ATA的压力,吸氧90分钟,第1日行高压氧治疗3次,第2、3日每日2次,第4日之后改为每日1次。直到连续3日分泌物涂片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均阴性。随着环境和个人卫生的改善,气性坏疽发病率逐渐降低,但在地震、战争等特殊时期发病率会增加,而且此类感染发展急剧,预后差,希望能充分利用我们高压氧的优势,将它的损伤降到最低。编者注:高压氧适应症历经几次修订,包括气性坏疽在内的厌氧菌感染历来都是高压氧治疗公认的一类适应症,具有其他治疗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疗效确切、效果突出,一经确诊为厌氧菌感染,应尽早实施高压氧治疗。氧是生命之源氧是治病之本
■■■■■作者:内医院贾慧琼宁荣霞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
承办:医院,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医院,安徽省中科大附一院。
执行主席:丁建章
评委会:组长:潘树义。副组长:丁建章刘青乐陆敏邵伟波宁荣霞孙明莉
编委:丁建章胡慧军王浙解光艾
策划:丁建章
氧护人生
氧育健康
-
页面编辑:汤丹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