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细细的导丝几乎可以到达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一个不到3毫米的穿刺针竟是一台介入大手术在体表留下的微小印记;一双极其灵巧的妙手可以在体外操作导丝、导管并对身体进行查漏补缺,解除隐患;一个濒临生死边缘的生命可以在这里经过高精尖技术的诊疗转危为安、起死回生......
总有同事、朋友会问起,你们介入治疗科是干啥的?都开展哪些手术?
这就是介入治疗科,一个神秘而有魔力的地方,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科室。它的诊治范围涵盖了我们从头到脚的所有疾病:
肿瘤介入:
颠覆了以前手术、放化疗等破坏性的治疗方式,做到了肿瘤的精准、高效治疗,同时对肿瘤引起的各种出血、梗阻,感染,包括黄疸、食道堵塞、胃肠道梗阻等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技术轻松搞定。
外周血管介入:
无论是动脉阻塞引起的肢体疼痛、活动受限、出血,还是静脉疾病造成的血栓,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得到满意的疗效。
心脏介入:
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支架、药物球囊等技术让心肌梗塞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迅速挽救患者的生命。
神经介入:
主要用于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等引起的脑出血、脑梗塞的神经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介入技术就像血管的清道夫,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让血管更畅通。它的优势在于“精准”:就像导弹一样,精确打击;“微创”:避开要害,无需开刀;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可重复操作,有效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
介入治疗科现已成为内外科以及多个科室坚实的后盾,介入医生在专门的DSA设备的帮助下相当于有了透视眼,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的器官,即使没有人体腔道,介入医生也可以在机器的帮助下,直接到达体内器官进行治疗,没有路也可以开创一条路。医院里的救火队员,奔波在各种危急重症现场,为患者巧疏通,解难题。
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日益老年化,当“心--脑--腿”成为常客,“栓--梗--堵”也成为了常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大多数人把它归因于上了年纪腿脚不好,并没有过多重视,或者误认为只是关节炎、腰椎病所致,实则不然。
70岁的李老伯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多年,近2年来常感双脚冰凉、下肢乏力,步行几百米腿就疼痛的厉害,需要停下来休息,到了晚上左脚还会出现抽筋样的疼痛。“为什么走不了远路,走几步就要歇歇?”李老伯疑问重重。而就在最近1周,李老伯的左下肢疼痛突然加重,彻夜难眠,脚趾出现了暗紫色,医院就诊。经过介入治疗科刘春锋主任的详细检查,发现李老伯的大腿动脉闭塞了,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再不及时治疗,将有截肢的危险。需要尽快实施介入手术治疗。
刘春锋主任仔细评估李老伯的病情,设计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安排了微创的“左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经消毒股动脉后,用特殊的穿刺针在动脉上穿一个小眼,通过这个针眼放入导丝和导管,在X线的监视下,到达病变血管,使用球囊扩张狭窄的动脉,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金属支架,本次手术成功为患者开通了闭塞段血管,达到重新恢复动脉血供的目的,腔内介入治疗无需开刀,治疗后只在皮肤上留下一个针眼。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术中患者可以和医生相互交流,无痛感,刘主任“快准巧”的为李老伯实施了介入手术,手术顺利结束,李老伯的左下肢疼痛、冷感症状立即消失,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行走距离大大延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周后出院。此刻被多年顽疾困扰的李老伯喜上眉梢,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连连称赞刘主任医术精湛,每每说起手术,心中总是充满了无限感激。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病变日益加重最后发展到肢体疼痛、坏死,最终不得不截肢,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而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介入治疗以极微创的治疗手段开通闭塞血管、恢复下肢血供,大大提高了保肢率,为更多遭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当介入人选择了介入便只顾日夜坚守,当介入人选择了介入便只顾风雨兼程,身穿厚重的铅衣,肩负神圣的使命,长伴您的左右,只因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助一臂之力!
健康科普
一、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坏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截肢,甚至威胁生命。
二、哪些人容易患此类疾病
第一类高危人群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为15%~20%,其中5%~10%的患者可发展为严重下肢缺血;
第二类高危人群为50~69岁之间,伴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的人群。
三、都有哪些治疗方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经诊断,就要尽早开始治疗,避免病情恶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医师会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血管闭塞的位置和范围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四、如何预防下肢动脉硬化
一是不吸烟,包括二手烟,吸烟严重损害血管;二是控制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是坚持锻炼,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不适合强度较高的运动,应以散步、快走为主,有效的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
(供稿科室:介入治疗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