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听有的朋友说,脚麻了,不能动了,别碰我别碰我。这种症状一会就好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大家都没有过多的在乎。但如果经常麻木而没有在意,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病患。
一、中医辨证:麻木
在中医的认知里,麻和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麻表示的是:肌肤蚁走感,或者有触电的感觉,也不觉得痛,像虫子爬行一样的感觉。有人对于这种“麻”的感觉是按之不止,搔之愈甚。
木的意思就是: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也用八个字形容就是:按之不知,掐之不觉。
《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说:“麻木,风虚(即体内虚弱,而外感风邪)病亦兼寒湿痰血病也。”可见,麻木是因为气虚血虚,经脉失于濡养,还有可能是气血凝滞,加上经络也不通畅,就会出现这样四肢麻木的情况。
二、下肢麻木的原因
手脚发麻一般都是由于人体的运动神经系统受损引起发病现象,在中医病症范畴称为痹症,是由风、寒、湿、邪毒气侵入体内的一种重要信号。
当邪毒气侵入五脏六腑之前,第一感觉是手脚发麻,四肢酸胀、沉、痛、有针刺感,这就是经络受阻发出的信号,也是人体防御的最后防线。如不及时治疗,经络受损,从而破坏了人体神经传导功能系统,造成神经坏死,最终发生中风、偏瘫、心梗、脑梗、糖尿病坏疽,抱憾终生。
三、艾灸可缓解下肢麻木
艾灸驱邪扶正,通经活络,可缓解下肢麻木。
艾灸取穴:八风、足三里、阳陵泉、居髎穴。
八风穴:经外奇穴,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有祛风通络,清热解毒的作用。
足三里穴:胃经上的穴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是一个气血双补的穴位,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可补益气血,扶正培元,调理脾胃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得滋养。
阳陵泉穴:胆经上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为八会穴之一,筋之会穴,具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活血散寒、疏利关节、通痹止痛之功,是治疗筋脉麻痹之要穴。
居髎穴:胆经上的穴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有益肾强健、舒筋活络、温经驱寒的作用。
购买艾艾贴或艾灸精华贴,请认准正品,通过公司授权的代理商进行购买,请扫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