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不断增长,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是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数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亿的糖尿病患者,其中有万~万人患糖尿病足风险较高,万人正罹患或轻或重的糖尿病足!更有50万人因糖尿病足不得不踝关节以上大截肢成为残疾人,还有一些人因糖尿病足甚至有失去生命的风险!这些数据看起来是不是就很可怕?
?????1.截肢率高,多因不重视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外伤、感染等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它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周围血管病变相关。一旦患上糖尿病足,患者的肢体活动将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之下降,严重的甚至面临截肢。
然而,纵观许多糖尿病足患者被截肢或截趾的案例,我们发现案例中的患者普遍缺乏足部保护意识。足部刚开始出现轻微破损时,他们通常不会予以重视;再严重点的,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吃点消炎药;有些患者久伤不愈,也大多认为输几天液加上局部换换药,回家休养即可恢复。但不曾想,伤口感染不但不见好转,甚至逐渐加重,有的患者后来只能无奈截掉脚趾甚至下肢。其实这些患者大多是因为不了解、不重视糖尿病足,才会这样轻率对待足部的小伤口,所以认识和了解糖尿病足就显得非常必要,要知道它的演变过程,防护工作才能做得有的放矢。
????2.溃疡有分型,涨知识需趁早
糖尿病足溃疡可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以及神经缺血性溃疡。为了更利于我们认识和区别这三种类型的溃疡,我们从血管、足部皮肤等方面总结了这三种溃疡的特征表现,并依据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0~5级。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性感觉下降所引起的,再加上机体免疫力下降、下肢供血量不足等原因,足部一旦破损就出现不愈合、感染,甚至严重溃烂的情况。如果治疗不及时、不科学,会导致截肢甚至死亡,所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蛛丝马迹至关重要。
????3.有些症状,警惕是糖足
当下肢出现麻木、蚂蚁爬行感、疼痛感等症状,糖尿病患者这时一定要让自己处于高度警惕状态。通常情况下疼痛程度较轻的尚可以忍受,若疼痛较为剧烈甚至影响日常工作和睡眠质量的,切不可大意,医院确诊是否有患糖尿病足的风险。
还有一部分症状较为特殊,因为神经性病变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的痛觉、触觉、温度觉几乎消失,正是这种感觉迟钝或无感觉,使得他们不能及时发现足部发生了破溃。
“例如有一位山民,白天上山砍柴,夜里上床睡觉时,脱鞋困难,才发现一根竹签从鞋底穿透过他的脚,又从鞋面穿出,鲜血直流,而他自己竟毫无疼痛感觉。”
当然,如果下肢有疼痛,同时有发凉感、皮肤变暗红或紫色,要高度怀疑下肢血管出现了问题。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或长期吸烟的人群,更应该注意,若出现医院检查。
????4.避免截肢,预防是关键
提醒大家,糖尿病病史达到5年以上的患者,在保持血糖稳定的同时,应时时自我检查足部有无异常,警惕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年长患者: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视力及四肢灵活度呈下降趋势,而且糖尿病足患者一般由于足部感觉功能下降,导致他们很难在第一时间检查到足部异常。这样的患者一定要请家人代为检查。
糖尿病年轻患者:随着糖尿病群体逐渐年轻化,很多青壮年人群成了其中一份子。由于这类患者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在饮食控制、按时用药、血糖监测等方面甚至没有老年患者做得好,这样导致的后果往往更严重。所以,这些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自律性,严格制定自查时间。
糖尿病患者日常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已经出现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每3医院检查一次下肢血管情况。
2、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避免足部出现伤口。若原已有溃疡并且溃疡处于行走高压区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定制保护鞋具,并尽可能减少行走。
3、控制好基础疾病,除了稳定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也是预防的重点。
4、每天睡觉前仔细检查足部,以免因为痛觉的减退而不能及时发现伤口和异常情况,医院就诊。
5、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穿合适的鞋袜,认真做好足部护理。
商丘市脑血管健康管理中心、难治性高血压诊疗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