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
据统计,年全球患病人数约为4.25亿,预计到年将达到6.29亿。糖尿病除高血糖外,还伴随严重的肾衰竭、失明、糖尿病足、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和脂肪细胞,以及自我更新的能力。糖尿病患者受累组织常处于炎症状态,而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因此干细胞可能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种有新的极具潜力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疗法干预糖尿病领域频传好消息1、我国科研团队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能较好保护肾脏足细胞功能,对降低血糖和肾脏损伤的作用优于注射胰岛素,干细胞疗法受到科学家的青睐。
2、致力于开发糖尿病干细胞疗法的ViaCyte公开了相关数据,证明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CyT49多能干细胞系中的一种微球蛋白基因,可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排斥。
3、《干细胞转化医学》上的研究通过调整诱导人干细胞产生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的配方,可帮助科学家解决胰岛β细胞量不足以及敏感度的问题。
4、今年3月份,一项新研究借助细胞骨架或内部“支架”将人类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胰腺细胞,从而转化为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并“迅速治愈”迅速逆转Ⅰ型糖尿病小鼠的严重症状。
干细胞疗法的发展备受瞩目作为一种新型的干细胞来源,干细胞容易采集、存储,而且抗原性较小,受到病毒或癌细胞污染的可能性较低等优点,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研究结果:
勃起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寻找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措施十分重要。该项研究将糖尿病大鼠分为三组,分别经腔内注射PBS、MSC及MSC加普罗布考移植治疗。移植治疗2周后,对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MSC移植治疗组大鼠勃起功能有所恢复,而联合普罗布考移植治疗组大鼠阴茎组织纤维化明显减少,内皮功能明显增加。普罗布考减少了MSC的凋亡水平,增强保护性自噬水平,从而延长了MSC的生存时间,提高MSC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该项研究证明了MSC联合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勃起功能治疗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
糖尿病伤口部位由于糖尿病所致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增加而无法正常愈合,周围组织也会受到损害。
研究人员将姜黄素预处理的细胞与富含血小板血浆移植入糖尿病大鼠的伤口周围。经过治疗后发现,姜黄素有助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生存能力。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疗法可以促进伤口更快闭合、增强成纤维细胞增殖、新血管形成,减少伤口周围炎症水平,有效改善了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
干细胞移植成为干预2型糖尿病的新方法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多由于胰岛β细胞被大量破坏,造成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患者易出现肾、神经等慢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2型糖尿病的干预方法从传统的降糖药、胰岛素治疗,逐渐发展到胰岛移植或胰腺移植手术,乃至目前日益成熟的干细胞移植技术等。
干细胞移植干预2型糖尿病的三种效果1、改善血糖水平: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受损或者分泌缺陷引起的代谢异常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下降,引起血糖升高,从而表现出各种症状。
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出来后,通过体外诱导或注入到人体胰腺组织中,可以使其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并逐渐增殖,发育成熟,起到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患有2型糖尿病大鼠,干预后15小时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干预前,45小时后大鼠的空腹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
2、调节免疫作用: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胰岛素样细胞改善血糖,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使免疫调节因子、免疫细胞、补体或抗体发生改变,重新建立健康的免疫体系。
该研究中指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间接接触、释放免疫抑制分子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还可通过诱导免疫抑制调节性T细胞发挥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对反应性T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其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从而增加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使其更好地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临床研究还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和经其诱导后生成的胰岛样细胞,都没有与抑制排斥相关的细胞表面的标记物,提示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之前、之后都属于低免疫原性细胞,将其注入人体内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干预副反应较小,患者无需长期服用抗排斥药物。
3、缓解糖尿病并发症反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不断进展,患者可出现相关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