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相信这句话“糖友”们已是耳熟能详。
而在多种糖尿病并发症里,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其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居各类并发症风险之首。
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是一种悄悄隐藏在很多人身体里的小东西——血栓。
图片来源于pexels
血栓是什么
如果把血管比作一根水管,那么血栓就有点像水管生锈掉下来的锈块。
血栓形成是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内皮损伤后裸露的胶原表面上慢慢形成的血液凝块。
其实单就血栓的形成来说并不可怕,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栓若停滞在某些身体部位,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何会长血栓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则会打破这种平衡。
1、年龄增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功能也在减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30岁之后,越来越容易发胖。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血液也变得更粘稠,导致更容易有血栓。
2、缺乏锻炼
长期工作久坐,由于缺少水分和运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血液内的栓块更易挂壁、沉积,形成血栓。
这就像河道里,如果缺乏水分和水流的冲击,河道里的淤泥也会越来越多。
3、压力
“糖友”应重视自身的精神状况,如存在焦虑或抑郁等心理或精神过于紧张者,应予以非药物或药物干预。重症患者建议请精神心理科医生协助诊治。
压力过大会引起肌肉紧张、消化不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不断出汗、身体变凉、血栓增多、糖和脂肪溶入血液,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和危害
(1)易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和梗塞
心血管疾病主要以缺血性改变为主,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高约2-4倍,这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以急性冠脉事件如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和脑卒中(俗称“中风”)对生命的威胁最为严重;
一项随访7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曾患心梗但无糖尿病的人群与从未患过心梗的糖尿病人群相比,发生心肌再梗塞、心梗的机会非常接近,死亡率也相同,这说明糖尿病与心梗患者具有同样的致死危险性;
糖尿病脑血管病以脑梗塞最为多见,脑梗塞后发生痴呆的危险增加3倍以上;
大量调查数据表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所导致的糖尿病足坏疽是引起非创伤性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
(2)发病年龄明显提前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明显提前,在<55岁时发病危险已增加10倍以上,且症状常常不典型,1
3以上为无痛性心梗,易造成误诊。
(3)预后差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致死性心梗,其预后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存活率明显减少,并易发生再次梗塞,心梗复发时间平均为5.1年,而非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为8.1年。
(4)女性也成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在正常情况下,女性在绝经前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低于男性,绝经后患冠心病的危险性等同于男性,研究分析认为与女性绝经后失去雌激素的保护有关。但女性糖尿病患者缺乏雌激素保护优势,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随时存在。
防治策略
研究证实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需要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
历时20年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将导致冠心病的5大危险因素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我们将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措施括为一不要,三达标,也就是说不要吸烟,血压、血脂和血糖要达标。
(1)不要吸烟
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它会引起血压增高,还会影响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和作用,造成胰岛素抵抗,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血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等,这些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研究发现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
例如瑞典一项对中年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心梗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倍多。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吸烟无疑是雪上加霜,它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损害,还会导致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高于不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因此,戒烟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2)控制高血压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随着血压的升高,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呈现更大幅度的上升。UKPDS研究表明,积极、严格地控制高血压,收縮压每下降10mmHg,舒张压每下降5mmHg,可使糖尿病任何相关终点下降24%、心肌梗塞发生危险下降44%.因此控制血压对于防治大血管并发症是至关重要的。
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摄入、规律体育锻炼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有报道体重每下降1公斤,血压下降1mmHg。每天盐摄入减少2克,血压下降2-3mmHg。
对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患者,慎用利尿剂。
(3)纠正血脂异常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50%60%的人存在血脂异常。以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为主要特征。
纠正血脂异常,首先不应忽视膳食治疗。饮食上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少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少吃花生、瓜子等干果,限制烹调用油。其次,应改变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子如肥胖、体力活动少、嗜酒、吸烟等。最后,如果血脂仍不达标,则采取药物治疗。
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水平升高是糖尿病最强的冠心病危险预测因子。在降脂药物干预治疗中,首选他汀类药物,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1%,冠心病风险降低1%。对于甘油三酯>5.65mmol\l(mg\dl)者的治疗首要目标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首选贝特或烟酸类药物,以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4)严格控制血糖
大量研究证明高血糖是概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UKPDS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冠心病危险增加11%。相反,积极、严格控制高血糖,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可使糖尿病任何相关终点下降12%。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平均控制状况,它体现了2-3个月内的治疗效果,而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则为具体某时点的控制水平。
因此,糖尿病患者除定期监测血糖外,还应每隔3个月监測糖化血红蛋白一次,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水平。
(5)其它治疗
包括减重、阿司匹林的合理应用等。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不仅可以改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还可使其心血管系统发生有益的结构和功能性变化。
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除非患者有出血倾向,提倡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常規服用同司匹林。
合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及就诊。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