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3小时治疗肾动脉狭窄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患者
很多老年朋友行走后发现腿脚发凉、发麻、疼痛,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以为是年龄大了腿脚不灵活导致。岂不知这种发凉、发麻疼痛现象可能预示着一种潜在的疾病——下肢动脉闭塞症,严重的话要面临截肢的风险。
医院介入科近日就接诊了这样一位患者:自觉下肢寒冷,终日厚衣蔽体,有高血压10余年,平素血压达/mmHg,口服多种药物效果不佳。近10年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以为是年老退化所致,没太在意,直至近期步行百米后就觉下肢疼痛难忍,遂到院治疗。
介入治疗科主任李培民对患者
进行仔细查体、阅片
制定严密手术计划亲自操刀
仅仅3个小时
困扰患者多年的顽疾即得到明显缓解
▲患者下肢术前DSA:股浅动脉多段中重度狭窄、股浅动脉下端完全闭塞
▲患者下肢术后DSA:股浅动脉闭塞段复畅、全段几无狭窄征象,小腿3条动脉光滑顺畅
高血压病为现代社会常见疾病,目前有多种药物应对,规律服药多数患者血压可控制在理想水平。但有部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被迫联合3-4种药物,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服药,疗效依然不容乐观。更为窘迫的是多药联合后其毒副作用也逐渐凸显,患者陷入大剂量服药、被迫停用、再换药的“死循环”,身心备受煎熬。此类患者多为肾动脉狭窄导致的肾性高血压。患者由于肾动脉狭窄导致肾血流不足,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患者血管张力持续升高、体内钠水潴留,血压顽固性增高。
介入科开展的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及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可根本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术后患者血压即明显下降,降压药物用量亦明显减少,部分患者甚至从此告别降压药物。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对于纤维肌结构不良(FMD)患者有效率可达90%-%,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达60%-80%,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
也是老年人常见疾病,7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5%-20%,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疾病。患者初期表现为下肢厥冷、活动疼痛,后出现夜间剧痛,彻夜难眠,极为痛苦。部分患者继发下肢坏疽、破溃、感染,终因感染蔓延而去世。介入治疗科目前开展的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血供。较传统的血管搭桥手术,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可重复的多种优点,目前已成为ASO的首选治疗方法。介入治疗科目前逐渐推广使用的切割球囊、药物涂层球囊也逐渐体现出疗效优势,尤其明显减少了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成为血管介入治疗的新方向。
介入治疗科主任李培民开展介入治疗手术已20余年,每年手术约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李培民主任摒弃了原先步骤繁杂、不易把控的定位技法,开创性的使用了支架远端定位法,使得手术操作简便、定位精准、保护了重要动脉分支,挺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RECOMMEND推荐阅读Hello,长治!我们来啦~
“国家级”荣誉名单,长治1人上榜
长治16名“外卖小哥”,获“奖”啦!
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出品
编辑|张乐
责编|肖贵海
热线|()
邮箱|j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