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的一位老邻居姓刘,今年70岁了。因为他人很好,也老实,所以跟他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印象中老刘的身子骨是比我好的,可是近年来发现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了,甚至还不如我精神呢。他自己也总是念叨,老了老了,腿脚都不利索了,总是感觉腿软脚麻,走路费劲,也不知是怎么了。
回复:您好,老人腿软有时候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由于身体各方面机能逐渐下降,精神状态也会较以前变差一些。如果是单纯的腿无力,可以适当吃一些钙片,以此来增强骨骼机能。但是,如果是像您说的那样,不仅腿软无力,而且还伴有脚发凉的症状的话,医院查一下,下肢动脉彩超,以检查是否血管出现了问题。
老年人一旦血管出问题,最常见的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不要小瞧这个病,它带给病人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通俗来讲,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血管堵塞从而造成的肢体出现一系列慢性缺血症状的情况。如果将血管比喻成水管的话,时间长了,水管上会附着水垢,若不及时处理,水垢越积越厚,水管里的水流就会越来越小。同样的道理,老年人多伴有三高,动脉容易出现粥样硬化,血管中的脂质物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而形成斑块,斑块逐渐增大,最终会堵塞血管,加之动脉硬化会导致管腔狭窄,多种情况叠加发生,最终会使血管发生堵塞出现血流不畅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治疗,疏通血管或者是建立血管旁路,肢体就会因为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和营养而出现异常,常见的就是腿没劲,肢体末端发凉麻木,病情严重的可能会伴有疼痛的症状。这都提示老年人下肢血管出现了异常,此时需要及时检查,控制病情。
实际上,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一侧或双侧小腿肚子疼痛,以致不得不停下来歇息,待休息片刻后,疼痛消失,又可继续行走,但行走一段路后又疼,休息后又缓解,不知情的老人可能会把这种情况归结为“年老体弱”,但实际上,这种症状在医学上有一个特定的名字,那就是“间歇性跛行”,它是下肢缺血的典型症状。
随着城市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生存压力也不断增大,高蛋白、高脂肪等不良饮食习惯,是动脉硬化发病率逐年增高和动脉硬化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此外,抽烟、喝酒、寒冷等因素也可诱发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合并下肢动脉硬化,一旦出现脚趾坏疽,就会经久不愈,这便成了糖尿病足。
所以,老年人如果出现腿凉腿软的情况,还是不要忽视为好,及时查明原因,方能收获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更多疑问请咨询-,医院血管外科的专家将会在线为您解答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