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足康系列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及坏疽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属于中医“消渴”、“脱疽”“臁疮”的范畴。糖尿病足及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糖尿病人长期的体内糖、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动脉闭塞,加之糖尿病人抗感染能力低下,一旦发生肢端破溃,则迅速蔓延,难以控制。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据统计,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为3.7亿,预计到年将达到5.5亿以上。目前,大约15%的糖尿病患者将在其生活的10年内发病,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或坏疽可达66。7%。大量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因截肢至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

我院内分泌科在科主任翟福生、护士长王忠莲带领下,组成了专家团队,针对糖尿病足做了长期大量的临床工作及较深入的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系统的治疗经验,采用了降糖活血、扩管抗凝、营养神经、去腐生肌等治疗方法,总结研究出足康系列综合疗法。本疗法亦适用于烧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褥疮所致的皮肤溃疡、坏疽。近年来收治糖尿病足患者一千余例,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病例一:

患者张××女65岁河南省周口市人。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双足感觉缺失伴左足根部溃疡5年,加重3天于年4月26日入院。入院后采用足康系列综合疗法治疗20天痊愈出院。

病程经过:患者10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医院,经系统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格列齐特。5年前出现双足麻木、偶有针刺感,对温度觉、痛觉不敏感,双足第三趾坏死,左足跟部破溃,伴双眼视物模糊,眼睛干涩,就医院,行双足第三趾截肢,左足跟部植皮手术,术后左足跟部皮肤愈合不良,伴有渗出,病程中曾使用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自诉效果不佳。后一直服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0.5g,日二次,格列本脲片5mg日二次降糖治疗,很少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欠佳。3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乏力,左足跟部渗出液增多。查体;双足第三趾缺如,其余肢体无畸形,关节运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下肢皮肤可见点片状色素沉着伴有大量脱屑,双足跟皮肤角化明显,左足跟部可见1×1cm皮肤破溃,深0.3cm,局部可见洗肉水样分泌物。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膝反射减弱,双下肢末端皮肤凉,温度觉,触觉、痛觉及压力觉缺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入院后,即刻血糖: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9.9%,空腹血糖13.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在9.2-15.1mmol/L。血管彩超:双侧颈总动脉硬化,右侧局部硬斑;:右侧腘动脉及双侧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硬化。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二十天痊愈)

病例二:

患者刘××女64岁山西省太原人。主因发现血糖升高10年,右小腿皮肤破溃1年余,加重1周于年5月2日入院。入院后采用足康系列综合疗法治疗75天痊愈出院。

病程经过: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昏迷,就诊于社区卫生院,测空腹血糖13.6mmol/L,经系统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遂开始饮食运动控制并开始胰岛素(甘舒霖R早6u,晚6u)降糖治疗,很少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欠佳。1年前右小腿胫前外侧出现破溃,周围皮肤变黑,皮温高,未予重视,自行处理,病程反复,一直未愈,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化脓。查体:四肢无畸形,运动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双小腿皮肤可见色素沉着伴有脱屑。右小腿胫前外侧可见一8cm*6cm的破溃,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黑,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足部皮肤完整,无破溃。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膝反射减弱,双下肢末端皮肤温度觉、触觉痛觉及压力觉缺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入院后即刻血糖:1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空腹血糖波动在7.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1-14.2mmol/L之间;血管彩超示:左侧颈总动脉硬化,双侧股总动脉硬化,局部软斑。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1.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溃疡

(治疗前)

(治疗一周)

(治疗一个月)

(治疗二个月)

医院

-91

传真:-

邮编:

网址:







































白班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zl/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