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学生半夜问冢村。
需氧无芽归放线,临床碰见难辨清。
昨晚11:30,正打算关电脑睡觉一个学生突然给我发来这么一条信息。肖老师你知道冢村君么?看到冢村两个字首先映入脑海的是那些乱葬岗的恐怖场景。现在的学生真逗,定是因为愚人节和清明节了将至故而找个恐怖的词儿吓唬老师。刚想回复几句批评的话语突然又收到该生发来的一条信息。
“对不起啊肖老师,刚刚打错字了,不是冢村君,是冢村菌”
我拍了一下脑袋回到:“哦,冢村菌嘛老师自然是知道的,这是一种需氧放线菌属于临床少见菌”
“老师可否详细说说这个细菌呢?”
一方面我瞌睡来了,确实想早点休息。另一方面,对于这种细菌我也知之甚少,但是在学生面前还是不能丢了这个面子的。。于是我又回复到:“这是一种少见菌,医院遇到的可能性和撞鬼几率的差不多(P0.05,小概率事件),而且以你们实验室目前的水平应该是检测不出来的”。简单搪塞几句赶紧结束这个对话,准备关机睡觉,哪知学生又回了一条信息过来。
“受老师您的影响我报考了今年的研究生,临床微生物方向。这是导师安排的任务,但是我查了教科书没有查到内容,所以向您求救了”
受我的影响,呵呵我心中暗喜。这个马拍的让本老师十分受用,这个忙显然是应该帮的。但其实我也不知道“冢村菌”究竟是个什么鬼!
正文前
按照习惯先搜中文文献。进入中国知网以“冢村菌”做主题词、关键词或篇名进行搜索。结果仅找到两篇农林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提到在林区土壤中检出有“冢村菌”。看来只有去洋文里面搜了,但是“冢村菌”的英文单词是什么不知道啊,用全医药学大词典翻译结果为“Moundvillagebacteria”打死我也不会承认这是一个正确的翻译。看来只有找度娘了。运气不错,度娘除了提供了诸如后冢村、诸冢村等奇怪的村名外居然搜到了这个词条:耐酪酸冢村菌属名Tsukamurellatyrosinosolvens,原产国为中国,一般采集于新疆沙漠地区。只可惜没有临床致病性相关的报道,更谈不上治疗了。不过得到了Tsukamurella这个单词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赶紧去搜外文献吧。搜索和翻译过程极度无聊与枯燥,此处略去字......(再不写正文,估计有人想出来揍我了)。
这才是正文
在11版ManualofClinicalMicrobiology里面关于冢村菌的介绍很少,在《诺卡菌和其它需氧放线菌》章节提到:诺卡菌属和其它需氧放线菌(包括马杜拉放线菌属,马红球菌,戈登菌属,冢村菌及少见的链霉菌属)能够引起免疫受损患者严重疾病,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健康宿主发生感染。应该对临床分离出的有明确致病意义的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在这个章节里面诺卡才是主角,冢村菌是打酱油的,但是有幸的是这里有冢村菌的美图。
年一篇发表在《MicrobesandInfection》的综述中关于冢村菌的叙述较详细。冢村菌属为需氧不产芽孢无动力的革兰阳性杆菌,镜下链状或成簇排列,多数菌种弱抗酸阳性,生长周期48h-两周,生长温度为(24-37℃)。冢村菌可定居于自然水体、土壤及节肢动物体内。可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比如脑膜炎、坏疽性腱鞘炎、腹膜炎、结膜炎、菌血症、皮肤膝关节感染、假体植入相关感染等。感染的风险因素主要与免疫受损(恶性肿瘤、化疗后、AID及慢性肾衰竭)和血管内导管及假体装置的使用相关。
由于该菌许多特性和其它放线菌(如前文提及的诺卡菌、戈登菌及快速生长分支杆菌)相似,因此采用传统的生化反应经常会得到不正确的结果,结合培养特性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更为可信。在药敏试验方面,无论是美国桑德福《抗微生物治疗指南》还是我国的《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均未给出该菌的治疗方案。国外有文献报道引起的肺部感染的冢村菌株对四环素,磺胺类、利福平、卡那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苯唑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吩、头孢曲松、红霉素耐药;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多西环素,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台湾ChangHungChen等年曾报道采用亚胺培南联合磺胺治疗耐酪酸冢村菌菌血症成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ManualofClinicalMicrobiology,11thEdition
[2]SaviniV,FaziiP,FavaroM,etal.Tuberculosis-likepneumoniasbytheaerobicactinomycetesRhodococcus,TsukamurellaandGordonia[J].Microbesandinfection,,14(5):-.
[3]ChenCH,LeeCT,ChangTC.TsukamurellatyrosinosolvensbacteremiawithcoinfectionofMycobacteriumbovispneumoni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Springerplus.Nov29;5(1):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