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尤祥妹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护师
中国老年营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属国家一级学会)等职务。
对开展临床肠内肠外个性化营养支持指导及老年病、肿瘤、妊娠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体重管理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周五上午、九里松院区门诊二楼营养门诊周一下午、周二上午、机场路院区一楼营养门诊
管成倩
解放军营养营养科营养师
中医师
目前负责科室临床营养风险筛查表的质量监控,参与科间查房、临床营养宣教、身体成分测定、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及病历书写等相关工作。
糖友们,您的膳食营养有新指南了!
前言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在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若按目前速度增长,估计到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糖尿病带来的巨大负担,年全国性调查数据表明,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有50.1%的成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地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
特征为血糖过高及糖尿,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中晚期多合并有心血管、肾脏、眼部及神经系统疾病,外科常合并化脓性感染、坏疽及术后创面长期不愈等症状。
二、糖尿病的营养代谢特点:
能量代谢
糖尿病患者体内因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易发生能量代谢的紊乱。
能量摄入过低,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易引发脂类代谢紊乱,产生过多的酮体,出现酮血症;摄入能量过高易使体重增加,血糖难以控制,加重病情。
故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活动状况和体重来确定合适的能量供给量。
碳水化合物代谢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糖尿病患者过高摄入碳水化合物时,因调节血糖的机制失控,极易出现高血糖;但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体内需动员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易引起酮血症。
脂类代谢
正常人的脂类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糖尿病患者由于肝糖原合成和贮存减少,在前脑垂体和肾上腺激素调节下,脂肪自脂肪组织转入肝脏沉积,导致脂肪肝。由于糖代谢异常,导致酮血症、酮尿和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大量的酮尿、糖尿加重多尿和脱水,严重者表现为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为防止酮血症和酮症酸中毒,需要适量地供给碳水化合物,减少体脂的过多动员氧化,为防止和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必须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蛋白质代谢
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能量供应不足,动员蛋白质分解供能;由于胰岛素不足,肝脏和肌肉中蛋白质合成减慢,分解代谢亢进,易发生负氮平衡,从而使儿童生长发育受阻,患者消瘦,抵抗力减弱,易感染,伤口愈合不良。严重者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
维生素代谢
维生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的重要酶类的辅酶,B族维生素参与糖类代谢。糖尿病患者糖异生作用旺盛,B族维生素消耗增多,如果供给不足,会加重糖代谢紊乱。
因此,充足的维生素对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有重要作用。
矿物质代谢
糖尿病患者的多尿引发锌、镁、钠、钾等从尿中丢失增加,可出现低血锌和低血镁。
缺锌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抵抗性增强,但锌过多也会损害胰岛素分泌,导致葡萄糖耐量降低,并可加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溃疡。
低镁血症会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易于并发视网膜病变和缺血性心脏病。
三、营养治疗:
(一)饮食治疗原则:
1.能量:合理控制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饮食治疗强调个体化,要参照患者的饮食习惯、平时食量、病情等,随时调整,保证每日摄入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达到生理需求的平衡,使体重保持正常(理想)标准范围内。
2.碳水化合物:尽量选择低GI值、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利于血糖的控制,如多品种谷类混合粗制品等。
3.蛋白质:尽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禽、蛋、奶等,而且要荤素搭配,对大多糖尿病友,植物蛋白的大豆类及制品比植物蛋白较动物蛋白更好一些。
4.脂肪:尽量不选动物脂肪及反式脂肪酸,动物脂肪包括动物油、全脂奶等,反式脂肪酸包括人造黄油、氢化植物油等。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动物脑子、鱼子、虾子、动物内脏等。
除了产热的三大营养素,人体还需要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多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植物营养素等。
选择食物原则:主食宜粗不宜细,尽量少吃精制食品,选择多种粗杂粮;主食、副食、果蔬平衡食用,一日之中必须有这三类食物,副食中多选择大豆及其制品、脱脂奶类、鱼类、去皮禽类等;避开高GI值、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
(二)膳食指南:
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口服的方式获得日常所需的能量。
调查显示,大部分胰岛素治疗人群重药物轻饮食控制,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更有利于门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年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工作组正式发布了《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做出如下推荐:
①吃、动、药平衡,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1.控制腰围,预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过90cm,女性腰围不超过85cm;
2.合理饮食,防控营养不良,成年人BMI应在18.5-23.9之间;
3.规律运动,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
4.饮食、运动规律合理,必要时用药,维持血糖稳定。
②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及杂豆类:
1.主食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
2.选择低GI食物,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
③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更多样:
1.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量以降低膳食血糖指数(DGI),建议餐餐有蔬菜;
2.每日蔬菜摄入量-g,深色蔬菜占1/2以上,其中绿色叶菜不少于70g;
3.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GI水果。
④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1.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畜肉适量,减少肥肉摄入;
2.每周不超过四个鸡蛋(或每两天一个鸡蛋),不弃蛋黄;
3.限制腌制、烘烤、烟熏等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
⑤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1.保证每日g液态奶或相当量奶制品的摄入;
2.重视大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
3.零食加餐可选择坚果(如开心果、扁桃仁等)。
⑥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1.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成人每日烹调油25-30g,食盐用量不超过6g;
2.推荐饮用白开水,成人每天饮用量1-毫升;
3.饮料可选淡茶与咖啡;
4.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⑦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1.定时定量进餐,餐次安排视病情而定;
2.控制进餐速度,早餐15-20分钟,中、晚餐30分钟左右;
3.细嚼慢咽,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30次;
4.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⑧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1.注重包括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用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以及高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六方面的自我管理;
2.定期接受营养(医)师的个体化营养指导,并有一定频率(至少每年四次)。
(三)肠内营养制剂的补充与选择: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推荐,糖尿病患者每人按照25-30Kcal/kg计算基本能量摄入。
与标准的肠内营养配方相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有利于血糖控制,且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有助于改善糖耐量。
在现有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糖尿病专用型以抗性淀粉组成的缓释碳水化合物系统,能够阻碍葡萄糖以及脂类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肠道消化酶活性,促进胰岛功能修复,因此可作为替餐部分或全部补充,既可以稳定血糖控制又可以保障营养供给。
四、结语: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营养(医)师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融合患者的日常生活,保证基本的营养需要,实现根据个人营养状况调整营养治疗方案,从而最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存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夏季白昼时间长,造成体内热量的消耗,体内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消耗的血糖也增多。糖尿病患者在夏天要高度重视血糖的波动性。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不理想。
夏季小贴士
1.多吃些绿豆类食物,如绿豆汤、绿豆粥、绿豆凉粉、绿豆面条等。还可饮西瓜皮汁液,即把西瓜皮洗净,绞汁,随时兑冰开水喝。
2.夏季是蔬莱旺季,宜多吃茄子、番茄、黄瓜、豆角、洋葱、苦瓜、南瓜等。
3.多吃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花生米、小米、瘦猪肉等,还可口服维生素B1,每日3次,每次20毫克。
参考资料:
[1]糟玉琴,张颖.近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及进展.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26):43-44
[2]JAVA:中国城乡糖尿病患病率及死亡率,;(24):-;
[3]蔡东联.实用营养师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顾景范、孙长颢.临床营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郭长江、张片红等.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05
[6]孙璐、马建华.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和血糖控制.中国糖尿病杂志..24(3):-
[7]武深秋.糖尿病人的夏季食疗.山东食品科技..7:22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