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人脚部不适请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稍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足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症状。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者约2.8%~14.5%,截肢率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所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普及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保健方法已刻不容缓。

1.糖尿病足典型表现:

(1)症状:间歇跛行、休息疼、缺血、小腿及足的溃疡、下肢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触觉痛觉及温度觉渐消失;

(2)体征:患肢发凉皮温降低,趾甲、足背毳毛脱落,趾甲变厚或脆薄变形,足下垂时呈现紫红色;

“糖尿病足”早期的症状主要是麻、凉、痛。由于神经病变患者早期主要是感觉的异常,如麻木、感觉迟钝、足部如踩棉絮感、异物感等;由于足部血液供应不足,故足部发凉也是主要症状之一,不少患者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要用棉物包裹。足部疼痛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可有刺痛、灼痛、凉痛、抽痛等,尤其在晚期症状更严重。随着病情加重可见糖尿病病人足部营养不良和肌肤失养的表现,如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毛发脱落,肤色变黯、有色素沉着。随着血管的变窄可使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此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后突感下肢疼痛,不能继续行走,须休息后方可继续行走。这种情况多提示“糖尿病足”病情较重,血液供应也较差,须及时就医。多数病人可见足部起水疱或溃疡、红肿等,此时由于糖尿病加重,而神经、血液供应也会明显障碍,致使溃疡长期不愈,若进一步发展会使足趾变黑、坏死、化脓、溃烂至皮肤、肌肉、肌腱甚至骨,此时痊愈就十分困难。不少人因此而截肢,甚至丧生。

2.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

“糖尿病足”的发生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种,多数是内外病因合而发病。患者有糖尿病史,这种原发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或治疗不得当,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从而引起神经及血管的病变,最终导致“糖尿病足”发生。从临床调查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对糖尿病这种终生疾病认识不足,故常有患者不按时服药,降糖药时服时断,甚至明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也不就医服药;二是对糖尿病不够重视,嫌麻烦,虽能按时不间断服药,但不能按时监测血糖情况,不及时增减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不达标;三是生活无节制,有些病人虽能按时服药,但常酗酒、吸烟,不控制糖类等饮食,虽治疗、检查、服药也常控制不好血糖。外因导致“糖尿病足”发生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烫伤,因本病患者早期常有麻、凉、痛等症状,许多患者尤其在冬天常以热水或暖水袋等方法保温以减轻足部的凉痛。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反射存在障碍,感到热时已被烫伤,由此而引起的“糖尿病足”发生者约占1/3~1/2。二是足部保护不当,这类病人平素足部血液供应差,加之长期穿鞋较紧,而致摩擦皮肤,引起水疱及红肿,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三是足部剪趾甲、修脚不当或损伤,引起感染、坏死的发生。四是外伤,也是常见的发病因素之一,糖尿病引起足部血管狭窄,血液供给不足,若此时有伤口就难愈合,如感染,很快发展成为“糖尿病足”。

3.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足: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种种迹象呢?建议您经常观察缺血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足)是否有如下改变:

①自觉腿、脚发凉或感觉不出发凉,但皮肤温度降低。

②皮肤色泽异常,足抬高时苍白,下垂时紫红。

③有皮肤营养不良的表现,如皮肤干燥、角化、变脆、常易裂口、变薄且发亮、弹性差、出现水泡等。

④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肢体的触觉、痛觉、温度觉减弱或消失。

⑤局部体毛、趾甲、肌肉的异常变化,如患处体毛减少或脱落趾甲变厚或脆薄变形,修剪趾甲不当则易引起甲沟炎,一些人足部肌肉、皮下组织萎缩,趾间关节弯曲形成爪形趾、足底鸡眼或胼胝、足变畸形等。

⑥用手摸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静脉充盈时间延长。

⑦患肢的血管超声及造影等客观检查可以发现病变血管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斑块及狭窄等。

4.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①一旦足部出现前面所述的异常表现,不要认为忍一忍就会过去而延误了病情,最后造成截肢的后果。

②注意戒烟、减肥。吸烟能使血管进一步收缩,是造成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要烟不要脚”的做法不可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以减少对脚的压力,保证下肢血液供应充足。另外,减肥有利于改善高血压及血脂紊乱,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③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液黏稠度。恰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肠溶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等改善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④注意足部卫生及防护,要保持足部的干净与干燥。每晚以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的温度不宜超过40℃,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干,特别是脚趾缝间要保持干燥;双脚皮肤干燥的患者可适量涂抹润肤液膏,防止干裂。注意修剪趾甲,不要太短过秃;注意观察有无皲裂、水泡、小伤口、鸡眼和脚癣,有无红肿,皮肤温度过热或过冷等。对鸡眼和任何微小的足部损伤或感染都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积极的处理,以免形成溃疡或坏疽。

⑤选择合适的鞋袜,穿鞋要合脚,鞋头要宽大,使足趾在鞋内能完全伸直、不受挤压,以可稍活动为好;选择透气性好的鞋,以减少脚汗对皮肤的刺激及真菌或其他致病菌的感染;不穿高跟鞋以减少对足趾的压力;每天检查鞋内有无沙粒等异物、是否平整等(如果患者手、脚均已感觉迟钝,应由家属来检查)。袜子要选用吸水性良好的棉线袜,质地要软,不松不紧,袜口的松紧要合适,不要过紧而影响血液循环,袜子要每天换洗。

⑥注意足部保暖,坚持小腿及足部适当的运动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使缺血的程度减轻。在冬季忌用电热垫或用暖水袋、暖脚瓶。由于患者神经感觉迟钝,所以当患者有所察觉时,往往已受到灼伤、烫伤。若必须取暖可多穿双袜子或护脚套。

⑦禁止赤脚行走,即使是在室内,也不能光脚行走,因为有可能发生足的损伤,特别是有神经病变时,感觉迟钝易发生意外伤害或摩擦伤。如果不能及时检查足部,就有可能使损伤部位合并感染。

⑧对于足部不能用乙醇、碘精等刺激性大的消毒水,不贴有损皮肤的胶布。

5.糖尿病足的运动保健方法:

以下提到的糖尿病足保健方法都是在严格控制血糖、饮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或同步进行的,只有在拥有控制平稳的血糖、良好的饮食运动计划的基础上才谈得上糖尿病足的防护。

(1)步行运动:每天午餐、晚餐后快步行走15~30min,步伐大小基本保持一致,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否则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运动中若出现腿痛,可停下休息,疼痛消失后继续步行。

(2)腿部运动:

①提脚跟:将脚跟提起、放下、每次运动时连续做20次,做时试以单脚承受全身力量;

②弯腰:手扶椅子做弯腰运动,重复10次,弯腰时候头部愈低愈好,背部及腿步尽可能挺直;

③甩腿:一只腿踩于一块砖上,受扶椅子,前后甩动另一只腿,甩动10次后,脚尖着地,踝关节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2次,然后再换另一只脚,重复做上述运动;

④坐椅运动:双臂交叉于胸前,将坐下、起立动作重复10次;

⑤抗衡运动:患者双臂平伸扶墙,以不超过肩为宜,双腿并拢脚跟着地,挺立身体,身体重心放于双臂支撑物上,然后将双臂伸直、弯曲、重复此动作1次每1次。

(3)足部运动:分三步进行:

①患者平躺双腿上举,与床面呈60度~90度,保持30~秒,放下双腿;

②将足垂至床沿下,直到足部发热,或充血2~5min,然后,踝部左、右、上、下活动3分钟;

③平躺床上,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温暖足部5分钟;

随着糖尿病人平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足”患病率增加,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关键在于引起重视,进行精心的自我护理,以防患于未然。









































沈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zl/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