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2中医治疗注意活血化淤
2.1阴虚燥热型 患者往往口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舌红苔少。应予以玉女煎、消渴方加减滋阴清热。
2.2气阴两虚型 患者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渐瘦,腰膝酸软,小便多泡沫,舌黯淡或有淤点淤斑,可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益气养阴。
2.3阴阳两虚型 患者怕冷,面色苍白,耳鸣腰酸,时有潮热盗汗,四肢凉,阳痿早泄,舌体胖,苔薄白或白腻。可用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合实脾饮加减调补阴阳。
3适当选用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中医将一般糖尿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
3.1阴虚燥热(见于糖尿病的早期)表现为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一贯煎加味(生地30克,沙参10克,枸杞子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黄连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3.2气阴两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生脉散加味(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地30克,生黄芪30克,苍术10克,玄参15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3.3阴阳两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金匮肾气丸(肉桂10克,附子10克,生地10克,茯苓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泄10克,丹参30克,葛根30克)。
刘云涛中科医院专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