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称为“血糖”。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前兆。如果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很容易患上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机体的胰岛细胞,降低胰岛素功能,使胰岛素分泌的激素越来越少,导致血糖无法被机体吸收,出现一系列糖尿病症状。
当血糖开始升高时,四肢有四个迹象。缺一个,糖尿病离你还是很远的!
症状:四肢刺痛和麻木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肢体无法传递身体的感觉信号,可引起肢体疼痛,温度感知下降,感知能力大大减弱。
由于感觉异常,糖友遇到外伤时感觉不到疼痛,容易造成肢体损伤和烫伤,尤其是泡脚时。
第二,伤口长时间不愈合。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会因为血糖的升高而变得更加难以愈合,主要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会直接破坏毛细血管,使新血管不再生长,尤其是小腿和脚踝。
这样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伤口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血液,会很难恢复。
就像脚上的溃疡,如果不加控制,它可能会从小伤口开始生长,最终不得不截肢。
迹象,手脚发痒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手脚发痒甚至皮肤瘙痒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由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高,会发生长期慢性脱水,导致排汗减少,皮肤干燥,从而导致手指瘙痒;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皮肤感染,会加重皮肤瘙痒。
体征,足部血管坏死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并发症,导致下肢血管坏死,形成大面积溃烂。
这时,患者就会出现脚部疼痛的感觉,甚至还会出现脚背动脉搏动减弱,而且在整个脚部,还会出现动脉硬化,引起下肢缺血,导致脚部坏死。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谨记“多吃二黄、常饮二水、远离二事”,并发症会离你越来越远!
多吃“二黄”:
1、燕麦
一项对比研究发现,比起冲泡和煮制,炒制的燕麦控制血糖、血脂的效果更佳。
这是因为燕麦中含有淀粉,和水在一起会产生糊化作用,利于胃肠吸收。然而如果炒着吃的话,燕麦中淀粉消化吸收效率就会降低,加之燕麦本身具有的饱腹感,因此更适合“三高”人群。
2、肉桂
肉桂可以让人体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上升,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在烹饪时只需加入一两克肉桂便足够,不用大量的放。
并且,肉桂性辛,不适合阴虚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
常饮“二水”:
1、婆婆丁桑叶茶水
配方:取蒲公英、桑叶混合搭配制成,可以很好的降糖、预防并发症。
桑叶,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称为“神仙叶”,中医常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症(糖尿病)应用于临床。
研究资料证实,桑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婆婆丁,学名蒲公英,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小植物,其中蒲公英水提取物具有降低正常及致病动物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并且,蒲公英多糖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对餐后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
2、苦荞水
苦荞几乎不含糖,它味道苦涩,平时冲泡饮用以后,能加快身体内糖原的代谢,而且还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可以让人体血糖处于正常状态,能有效减少高血糖的发生。
并且,荞麦里含有的芦丁物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对高血脂也有缓解作用,对于“三高病人”很有益处。
远离“二事”:
1、在外就餐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会有斑块形成,而这些斑块,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及糖尿病足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这些斑块的患者中,多是在外面就餐,很少在家吃饭的人居多。
像外卖,为了保证食物的口感,会多放盐、糖、和脂肪,这些食物大量摄入体内,就会导致自身血糖升高,长期如此,还会导致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坚持饮食清淡,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
2、频繁熬夜
频繁熬夜对身体伤害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熬夜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睡眠不足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兴奋性增强,促使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就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进而诱发糖尿病。
反过来,糖尿病也会导致失眠,患者要承受巨大的心里负担,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这样二者相互影响,不利于病情恢复。
因此,糖友在平时最好不要熬夜,保证在11点之前入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