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每日一练病理学amp药理学2

题目

1.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

A.核分裂

B.细胞核异型

C.线粒体肿胀

D.细胞核破

E.细胞质脂质增多

2.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广泛足突消失

B.电子致密物呈“飘带”样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

C.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沉积

D.电子致密物呈“驼峰”样在上皮下沉积

E.毛细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3.湿性坏疽常发生在:

A.脑、脾、肝

B.脑、肠、子宫

C.肺、肠、肝

D.肺、肾、脑

E.肺、肠、子宫

4.下列哪个器官或脏器不发生坏疽?:

A.肺

B.下肢

C.阑尾

D.小肠

E.脑

5.关于结核病坏死的大体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干燥

B.奶酪样

C.容易液化

D.颜色微黄

E.质地松软

6.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足趾坏死、变黑属于:

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7.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

A.心肌细胞

B.骨组织

C.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

E.平滑肌组织

8.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

A.血管内皮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炎症细胞

E.肌纤维母细胞

9.槟榔肝的典型病变是:

A.肝小叶结构破坏

B.肝细胞萎缩

C.肝细胞坏死

D.门静脉分支扩张淤血

E.肝血窦扩张淤血,肝细胞脂肪变性

10.栓塞类型中最常见的是:

A.气体

B.细菌

C.羊水

D.血栓

E.脂肪

答案1.D。解析:①细胞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细胞坏死的形态学特征为细胞核的变化,即核固缩、核碎裂(D)和核溶解。②核分裂象过多、细胞核异型为肿瘤细胞的特点。线粒体肿胀为细胞水肿的特点。细胞质脂质增多常见于脂肪变。2.D。解析: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也称急性肾炎,光镜下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电镜特点为“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于上皮下(D对)。②A为微小病变性肾病的特点。B为Ⅱ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C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特点。E为急性肾炎早期的一般病理改变。3.E。解析:①湿性坏疽常发生于水分不易蒸发,且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等(E)。②脑常发生液化性坏死,肝、脾、肾常发生凝固性坏死。4.E。解析:①脑组织不发生坏疽’常发生液化性坏死,因为脑组织蛋白质少,不易凝固,而含磷脂及水分多,有利于液化。②肺、阑尾、小肠常发生湿性坏疽,下肢常发生干性坏疽。5.C。解析: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由于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水解作用较弱,故坏死区干燥(A对)。肉眼观颜色微黄,质地松软、细腻,状似奶酪而得名(BDE对),参阅3版8年制病理学P25。由于坏死灶内含有抑制水解酶活性的物质,故干酪样坏死物不易发生溶解液化,也不易被吸收(C错),参阅8版病理学P21。6.A。7.B。解析:①骨组织的再生能力非常强,骨折后可完全再生修复,答案为B,而不是D。很多医考参考书将答案错为D。病理学上讲到的完全再生修复包括:骨组织、肝细胞点状坏死、嗜酸性坏死,其余均为不完全再生修复。②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无再生能力,损伤后一般都是瘢痕修复。平滑肌组织的平滑肌细胞属于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弱。上皮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强,但若基底膜破坏,则难以再生。8.C。解析:①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组成。肉芽组织中一些成纤维细胞具有类似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称为肌成纤维细胞(原称肌纤维母细胞)。②平滑肌细胞为组织细胞,不属于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9.E。解析:①慢性肝游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肝切面上出现红(游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②镜下见肝小叶中央肝窦高度扩张淤血、出血、肝细胞萎缩,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10.D。解析: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称为栓塞。栓子是指循环血液中,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栓子有多种,如血栓、脂肪、气体、液体(羊水)等,其中以血栓最常见。血栓是指在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

往期精选

病理学药理学(1)

生物化学(10)

生物化学(9)

本期编辑:神秘女子小野多点一个赞,小野工资多5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zl/1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