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今年8月25日,是全国第四个“残疾预防日”。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残疾同样可以预防。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防可控的,残疾预防要从每个人做起人类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残疾,但可以防止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我区实行计划免疫后,有致残作用的四种传染性疾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减少了这些疾病所导致的残疾在儿童中的发生率;我区也在不断减少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导致的残疾;提倡优生优育,可以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脑卒中患者通过早期康复,90%能够达到生活自理,避免或减轻残疾;脑瘫儿童如能早期干预,半数患儿可显著改善功能;开展康复医疗,加强残疾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工作,也能使大量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减轻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因此说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是可控可防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有些人存在各种功能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听说障碍、精神情感障碍、智力障碍、视力障碍等。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我区有残疾人3.8万人,占总人口的9.16%,平均每9个人中就有1名残疾人。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可能导致残疾的因素,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客观的必然。前者如遗传、发育缺陷、意外伤害、疾病、环境和行为因素致残;后者则主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后生理功能衰退而导致功能障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都增加了残疾发生的风险。残疾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残疾人。不同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风险,因此说残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残疾预防需“从我做起”。我们身边主要的致残原因: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一、优生优育预防新生儿残疾生出健康宝宝需要家长注意什么?每个家庭都希望孕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那么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呢?第一要进行婚前和优生优育咨询。夫妇有遗传性家族史如先天愚型,父母有较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在婚育前应该向有关专家咨询,以避免先天性疾病致残。第二要加强孕期保健。孕妇应保证足够和均衡的营养: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鸡蛋等;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如胡萝卜、绿叶蔬菜、水果等;适当补充富含钙、铁、锌、碘与微量元素的食品,如蛋类、豆类、谷物、海带等。第三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前B超检查可以进行胎盘位置、胎龄的判断及多胎的测定,还可以较准确地测量羊水量,有助于决定是自产还是剖宫产,避免异常分娩造成的胎儿损伤。正常的孕期B超检查做1~2次即可,如果没有必要,不要频繁做B超检查,因为较长时间照射胎儿某个部位,会给胎儿带来伤害。第四要避免药物的不良影响。许多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怀孕后切不可自作主张吃药,生病时应咨询医生是否用药或改用非药物治疗方法。患某些疾病如甲亢的妇女,怀孕后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第五要注意维护身体健康,不生病或少生病。如母亲患风疹,就能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唇颚裂或其他畸形,所以维护孕妇的健康极为重要。近亲结婚危害我国婚姻法第七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这符合优生原则,因为近亲结婚非常容易生出先天残疾的孩子。人体内的遗传基因来自父母双方,遗传基因一代一代向下垂直传递,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带有某种致病的遗传基因,同样可以代代相传。近亲结婚因为双方来自同一祖先,共同的基因比较多,会使某些遗传病的基因碰到一起,而使这些遗传病发生和延续。据统计,在近亲结婚的后代中,各种先天性残疾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患先天性遗传病的人,其父母为近亲结婚的比例占37.5%,近亲婚配所生婴儿的先天性残疾患病率为41.6%。所以预防残疾就应杜绝近亲结婚。二、预防意外事故致残避免家庭意外事故致残在家庭中发生意外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的惨痛例子有很多,关键是人们常常疏忽了一些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家庭中,有几个需要加强的“保安区”:(1)阳台和窗台。阳台和窗台是“事故多发区”,也就是每个家庭需要重点保安的地区,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千万不可大意。(2)厨房。厨房有火源,是防火的“重地”,像煤油、汽油等一些易燃物品都不宜存放在厨房内,在煤气炉上煮饭熬汤时,必须有人在场,以防溢出的汤水将火熄灭后致使煤气溢出,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中毒,一旦碰上火星,就会引起火灾。(3)房前屋后的马路、湖边、河边等。因为小孩的好奇心都很强,喜欢在马路、湖边、河边等地观望玩耍,甚至蹦跳、打闹,这很危险。要加强对这些地方的安全防护,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4)抽烟者周围。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由于抽烟不慎而引起火灾。有人喜欢躺在床上抽烟,弄不好就会引起火灾,所以要严加防范。(5)家庭“带电区”。家庭中有各种电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加强安全用电的观念,多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以减少由电引来的触电和火灾。避免少年儿童交通事故致残造成交通事故的基本原因是人、车、路、环境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人是主要因素,人包括车辆驾驶员、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等,而少年儿童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致残,甚至造成死亡。在少年儿童交通事故中,年龄较小的儿童以突然跳出而引发的事故较多,年龄稍大的儿童多因在马路上追逐、骑自行车或爬车、吊车等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员应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特征,尽早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动静,要防止他们因捡拾玩具或其他东西突然蹿上公路,也要防止他们因奔跑收不住脚而冲向公路;对年龄稍大的儿童,要防止爬车、吊车,在下坡处玩滑轮车或骑自行车而导致车辆相撞。家长、幼儿园和学校要加强预防交通事故致残的宣传教育,学龄前儿童必须由成人带领乘车和过马路。减少交通事故致残减少十大交通陋习是减少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不强行超车;不随意并线;不加塞抢行,礼让斑马线;不开车打手机;系安全带;不乱鸣笛;不随意向车外抛撒物品;不发生轻微事故纠缠不挪车;非机动车不闯红灯越线;行人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行。避免工伤事故致残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伤害、急性中毒事件称为工伤事故,近年来有高发趋势。为了避免工伤事故发生,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避免不安全行为。如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接近或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等。二是避免不安全状态。如设备在非正常状态运行,防护、警示装置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安全通道狭窄等。三是加强个人防护。要通过宣传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企业要根据作业环境的危险程度选择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等。四是制定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工伤事故致残。意外创伤急救处理避免致残在地质灾害、运动损伤、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中,搬运伤员的方法关系到伤者是否发生残疾和残疾程度,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医院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搬运这一环节。外伤后的很多残疾是由于不适当的搬运方法造成的,尤其是在脊柱损伤后,不正确的搬运可造成或加重脊髓的损伤。怀疑脊柱损伤时,一定要用硬担架,3~4人同时搬运,一人托伤者的肩胛骨并固定头部,其他人分别抬躯干、臀部、下肢,必须将伤员平直地抬到担架上,确保伤者脊柱保持平直状态。三、预防疾病致残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加强营养,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免受传染病的侵袭。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可导致偏瘫、糖尿病可致视力残疾和截肢、帕金森病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还有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导致智力下降。预防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首先要树立爱护身体的意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此外还要有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保证每天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取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坚持每天适量地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戒掉烟酒、毒品,改掉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如身体感到不适或有症状出现时,医院诊断、治疗和康复;遵医嘱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监测;按时合理服用药物,避免并发症和残疾的出现。四、预防职业环境导致残疾发生每个工作人员都处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有些职业环境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容易导致员工发生残疾。职业环境致残因素可概括为7类:①化学性因素,如有害化学物质引起中毒或职业性肿瘤。②生产性粉尘引起的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③物理性因素,如电离与非电离辐射、噪音、振动等引起的眼部疾病、耳聋、振动病等。④生物因素,如工作中密切接触微生物、寄生虫或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而致的感染等。⑤力学因素,如手工重复操作或重力负荷等引起的慢性肌肉、骨骼疾病或工伤。⑥心理社会因素,如精神紧张,或工作安排不当等引起的疾病。⑦职业性外伤等。五、常见的毒性物质致残药物、酒精、各种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农药等均可以致残。滥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可导致耳聋;酒精和过量镇静药物可引起感觉、情感、智力的改变;“反应停”药物曾在世界上造成了一次新生儿短肢畸形灾难性的流行,致残者多达万人以上;儿童生长发育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对铅的毒性作用非常敏感,汽车废气中含铅量高,儿童血铅水平高于微克∕升是一个危险信号。铅中毒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减弱,智商降低;一氧化碳中毒可使大脑缺氧,出现偏瘫、失语、失明、继发性癫痫等;砷中毒可导致肢端坏疽;地方性氟中毒可导致氟骨症,造成四肢关节和脊柱的疼痛、变形、僵直,患者劳动能力基本丧失,还有许多其他毒性物质达到一定量或接触时间过长也可致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zd/9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