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两病防治糖尿病足知多少,同德医疗告诉

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俗话说:脚是人的根。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传统中医认为:足底反射着人体的各个脏器。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现代医学证实:脚是身体的“第二心脏”。人的双脚有大量的神经末梢、淋巴管、血管等,双脚离心脏和大脑虽远,但人体多种疾病的前兆往往最先表现在这个部位上。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足如何处理?同德医疗来告诉您!

糖尿病足病防治科普知识

认识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糖尿病足预后很差,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除肺癌、胰腺癌等)。糖尿病足病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足花费巨大,约占整个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三分之一。因此,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呈袜套样改变,脚踩棉絮感。缺血的主要表现:常见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当病人患肢皮肤有破损或自发性起水疱后被感染,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足溃疡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前足底,常为反复遭到机械压力所致,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保护性感觉消失,患者不能感觉这种异常的压力变化,不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发生溃疡后并发感染,溃疡不易愈合,最后发生坏疽。

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为: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往有足溃疡史,足畸形(如鹰爪足,Charcot足),胼胝,失明或视力严重减退、合并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独立生活的老年人,糖尿病知识缺乏者和不能进行有效的足保护者。

糖尿病足的临床检查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首先要进行科学评估。一是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如血糖,血压,血脂,营养状况,肝肾功能,有无心脑血管病变和是否吸烟;二是局部的评估,如溃疡的大小深度及其诱因和有无感染,下肢的供血状况,有无足的畸形等。还应检查患者的对侧肢体和鞋袜是否合适。神经系统检查主要采用10g尼龙丝检查法。另一种检查方法是利用音叉或biothesiometer测定振动觉。温度觉测定分为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定量测定可以利用皮肤温度测定仪。压力测定有助于糖尿病足的诊断等。约有1/5一1/4的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这些患者需要被密切监测或进一步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容易发生足溃疡,而且有更高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

糖尿病足溃疡分级

表1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

分级

临床表现

0级

皮肤无开放性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颜色发绀或苍白,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1级

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如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2级

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轻度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或坏疽,脓性分泌物较多,足或足趾皮肤局灶性干性坏疽,但肌腱韧带尚无破坏。

3级

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组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足或少数足趾干性坏疽,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4级

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破坏、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足趾或部分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或坏死。

5级

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zd/9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