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终末期坏疽,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坏疽。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每次行走的距离、休息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另外,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该病的西医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的硬化的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中医临床认为:阳虚寒邪侵袭经络和气滞血瘀是肢体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此类原因导致的疾病,可以使用温阳驱寒,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方剂予以治疗。
基本处方如下:
金银花15-75g连翘12-45g黄芩12-30g桂枝10-20g
苍术9g玄参20-60g黄柏10-30g知母12g
当归10-45g红花6-9g徐长卿6-12g栀子10-30g
紫草6g木香6-9g细辛3g蒲公英10-45g
泽兰6-12g益母草10-24g独活10-15g杜仲6-10g
骨碎补10-25g川牛膝10-24g肉桂3-5g沉香1-3g
炒白术30-45g甘草6-9g白芍10-25g香薷10-20g
生大黄3-10g虎杖10-30g
煎服法:水煎服,早期轻症每剂服用3-5日;
末期坏疽重症,每日一剂,每日依据患者情况,调整处方用药及用量。
具体用药,必须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加减用药。
注:早期中西医干预,有利于减缓此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终末期坏疽患者,治疗效果很难预计,存在截肢的可能。
此方会导致大便次数增加,当注意清水清洗肛门,减少频繁使用手纸对于肛门的刺激。
辨证使用此方,对于相当部分急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疼痛患者有效。
图片来自网络
Dr.Peng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