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坏死的基本表现是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炎症时,坏死细胞及周围渗出的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可促进坏死的进一步发生和局部实质细胞溶解。这期我们说说坏死的类型。
由于酶的分解作用或蛋白质变性所占地位的不同,坏死组织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学变化,通常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三个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和坏疽等一些特殊类型的坏死。
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最为常见。此种坏死与健康组织间界限多较明显,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轮廓仍可保存,坏死区周围形成充血、出血和炎症反应带。
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称为液化性坏死。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
纤维素样坏死:旧称纤维素样变性,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此类坏死见于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高血压、胃溃疡底部小血管等。
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镜下为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是坏死更为彻底的特殊类型凝固性坏死。由于坏死灶内含有抑制水解酶活性的物质,干酪样坏死物不易发生溶解也不易被吸收。干酪样坏死也偶见于某些梗死、肿瘤和结核样麻风等。
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乳房创伤时脂肪细胞破裂,可分别引起酶解性或创伤性脂肪坏死,也属液化性坏死范畴。脂肪坏死后,释出的脂肪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钙皂。
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下一期我们详细说说坏疽。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