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国医大师唐祖宣我学医的过程就是勤读多

近期,国医大师唐祖宣临床经验传承与研修高峰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会议由中国中医药报社理事会、院长在线联合主办,广东医院承办,广东一方制药协办,并得到了上海凯宝药业、华芝泰药业的支持。兹将专家观点体会摘编如下。勤读多问善思国医大师唐祖宣我学医的过程,就是苦读、多问、勤读和善思,也成了我读书的座右铭。多读书、勤读书是我的主要学习经验。再就是多写,眼看千遍,不如手作一遍,我经常做笔记、摘要、心得体会,要写好病历,每有想法都记在书上。师从名医刻苦钻研我的老师周连三对张仲景善医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温阳法,我继承了老师的学术经验。周连三经常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古训教育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医,就要下功夫熟读仲景《伤寒》《金匮》等。我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勤奋苦读,背会了《药性赋》《汤头歌诀》《伤寒论》《金匮要略》,又学习《儒门事亲》《丹溪心法》《脾胃论》等著作,以及西医的基本知识。周连三是当地出了名的经方派,他治学严谨,教徒不但注重医典经方,还注重临床实践。我每诊一病,老师总放手而不放眼,每布一方,老师必细心复诊,对所布药味逐一斟酌,这使我在临床上进步很快。后来,我参加河南省中医学徒考试,十八门课都通过。精研脱疽首发论文上世纪60年代初,面对众多的脱疽病人,周连三的诊室门前挂起了“中医内科”“脱疽专科”的牌子,我们师徒二人承担起了脱疽的治疗和研究任务。年初春,我开始收集整理老师的临床病历,对他擅长治疗的疑难病脱疽则更加留意。通过潜心学习,我知道了脱疽属周围血管病范畴,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坏疽等周围血管病名。两个月后,我将撰写的《茯苓四逆汤的运用经验》一文,在《中医杂志》第一期发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地患者纷纷慕名而来,“医院能治脉管炎”的消息开始在社会上越传越远。年,我又在第九期《中医杂志》发表了《治疗脱疽的经验体会》的文章,引起了中医学术界的重视,坚定了我继承老师学术经验的勇气和信心。我把周连三的学术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撰写的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等杂志发表。50余年来,我先后在国家级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临床辨析分型组方年5月,周连三去世后,我担负起了脱疽科科主任的重任。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分类治疗的效果高于传统的一人一方的方药。阳虚型的病人采用温经散寒、益气通络的治疗方法;热毒型的病人采用清热解毒、化湿行痹的治疗方法;气虚血瘀型的病人采用益气固正、补阴活络的治疗方法;阴阳俱虚型的病人采用益气养阴、补阳活络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极易推广应用,并且每个类型又固定了方剂。这些方药经过不断筛选,剂量经过不断增减,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治疗效果明显。同时,经过我在临床的科研观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红斑性肢痛症、糖尿病坏疽、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雷诺氏病、栓塞性坏疽也都有了明确的诊断推理和治疗方案。受命攻关突破疑难年,经河南省卫医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进行考察后,认定我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开拓了新领域,获得了新突破。于是,将温阳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医院,我被指令担任课题负责人。在进行“温阳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科研项目中,我把传统中医和现代检验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微循环检测仪、血液流变检测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仪器的使用,融入传统中医药科研命题中。把现代的科学检测结果同中医的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对照和甄别,对中医的固定方剂,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从而使中医真正做到辨证施治。临床观察和临床检测数据表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主要病机为阳虚和血瘀,于是,我根据“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的原则,提出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中,我发现炮附片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之功,可温阳气,散阴寒;黄芪有利水消肿、托毒之功,可利阴水,泄大邪,能活血生血,取其气行则血行之意。二者为新拟的处方中必用之品,而且量宜大,方能显出较好的疗效。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中含有水蛭素,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作用,并具有扩张毛细血管,阻碍血液凝固的功能,故方中加用水蛭以破血逐瘀。依据上述原理,我以中医辨证施治作基础,研制、筛选出了“通脉一号”方剂。按国家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97.7%。该成果先后获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年,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拨款多万元建制剂室,为新药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我研制的“静脉通冲剂”问世。经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理、毒理,药学专家的多次测试,河南省新药评审委员会对此药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疗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上报原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后,将该剂定名为“脉络通颗粒”,进行二期临床观察。同时,还指定北京医院等5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年7月,历经8年反复临床试验的“脉络通颗粒”,获得了原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传道授业惠及后人50年的临床实践,我认识到著书立说是传道授业的最佳途径,而临床带徒则是授业的必由之路。从跟师带徒,到读经典做临床,都极严极慎,我先后带徒40余人,其中副主任医师8名,主任医师3名。为了抢救和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的学术经验,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两批带徒4人。同时,我还在全市培训和带教学生0余人次,到各乡(镇)卫生院授课余场,听课人数达余人次。中医延缓慢性肾医院孙伟在临床上,我治疗慢性肾病以益肾清利活血法为主,该治疗方法是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大法。对于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我介绍一下益肾清利活血法,同时还讲一下肾虚、湿热、瘀血。慢性肾小球疾病,以慢性肾炎为主;肾虚与慢性肾小球疾病、湿热与慢性肾小球疾病、瘀血与慢性肾小球疾病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肾虚湿热瘀血的观点,简称肾虚湿(热)瘀理论。肾虚是肾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可由禀赋不足、年老体弱、饮食失宜、久病及肾、药毒伤肾等导致。五脏所伤,穷必及肾,虚邪之至,害归少阴,还是要伤肾。肾脏病本身也往往是由于蛋白质负荷过重而促进的,所以肾炎、肾衰要低蛋白饮食。导致肾虚的原因很多,外湿与卫气相关,内湿跟肾虚有关。肾病及心、肾病及肝、肾病及脾、肾病及肺,导致的具体表现,肾失封藏、开阖失职、殃及他脏、肾虚湿瘀。湿热越重,肾病进展就越快。湿热对人体有害,湿热可致瘀血。湿热的产生,有内外之分,湿与热不可分离,湿热交结才是导致肾脏病难以治疗、难以取得效果的一个原因。湿热证的辨证,我把这六点称之为湿热征象,包括水肿、恶心呕吐、尿色黄浑、胸脘痞闷、舌苔黄腻以及尿检异常明显。治疗肾炎,不能忽略湿热,湿热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基本环节。瘀血、瘀、血瘀是不同的概念,气血水的气化异常导致血瘀。瘀只是一个表象,本不在瘀,在于气血水的气化异常,所以瘀血的表现,有形之瘀、无形之瘀。肾虚湿瘀是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基本病机,肾虚为发病之本,湿瘀互结是进展和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肾虚为本、湿热、瘀血贯穿始终,所以要做益肾清利活血,益肾就是为了维护正气、扶正固本;清利叫作清湿热、利小便,减少炎症因子的影响等;活血叫作流畅气机,彰显肾气。对于整个治疗我总结了五句话,益肾为本,兼顾五脏;清利活血,贯穿始终;分清标本,辨证运用;随症加减,知常达变;辨证辨病,综合治疗。重视本体思维提高医院高翔

在临床中,中医要运用本体思维,就要掌握中医治疗的“顾护脾胃资化源、气机升降六腑运、温固阳气生机显、养血通脉五脏安、祛邪扶正标本兼、博采验方疗效验”等六方面的治疗大法。

顾护脾胃资化源包括“疏肝平胃,通降顺胃,温阳化胃,解郁清胃,消导安胃,健脾益胃”六大治胃法则。气机升降六腑运肝脾肾主升,心肺胃胆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均主降。气机的升降有序维持着人体脏腑的协调与平衡及正常功能的运行。气机失调有升降不及,升降太过,升降反作。脾胃升降理论,脾胃共处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枢纽。脾气升运化水谷精微灌溉四旁;胃气降则受纳腐熟水谷,传送糟粕于体外。脾气升则肝气随升,胃气下行则胆火随降。温固阳气生机显阳虚证治,阳虚症候表现,面色苍白,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而润,脉细微,脉沉,迟或虚大。心阳虚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治以益气温阳,用保元汤、炙甘草汤;脾阳虚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重,治以温中健脾,用附子理中丸、厚朴温中汤;肾阳虚证,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治以温补肾气,用右归丸。临床体会,阳虚包括气虚,阳虚为气虚之渐。气虚,短气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脉弱等。阳虚则生内寒,表现为倦怠嗜卧、形寒肢冷,肠鸣泄泻,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养血通脉五脏安五脏所藏之精、气、营、血,奇恒之腑所藏脑髓、骨髓、血液、胆汁、精血等物质的充盈调达均与血的运行和灌注密切相关。五脏各司其职,各有所主,精神畅达;亦使五脏得和七窍为用,奇恒之腑各有所藏,各取所用,五藏得安。祛邪扶正标本兼外感六淫,疏风、散寒、清暑、祛湿、润燥、泻火为治;内生五邪,熄风、温阳、化湿、润燥、泻火降火为宜;痰饮内生,化痰豁痰、攻逐或温化饮邪;热毒瘀血,攻逐瘀血、清解热毒。博采验方疗效验临床中擅用单验方,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单验方都是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治疗疾病的有效经验。准确辨证,熟悉单验方的性能,临床效果才会显著。法于古籍精华创新理医院胡世平唐祖宣教授的学术思想是法于古籍精华,并基于此而创新,总体概括为注重阳气、因瘀致病、因病致瘀、痰瘀互结四个方面。注重阳气“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言意指两个重要中医基本理论,即阳主阴从,阴平阳秘。阳主阴从指的是在阴阳的相互关系中,阳主导,阴从属。阴平阳秘中的秘,是封藏之意。因瘀致病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瘀血攻心,可致发狂;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色成块,或见崩漏;瘀阻肢末,可成脱骨疽;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可见局部肿痛青紫。因病致瘀瘀血形成之后,不仅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而且反过来影响全身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疼痛、出血、经脉瘀涩不通,脏腑发生癥积,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又可以产生新的瘀血,以及“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后果。痰瘀互结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黏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病名,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痰饮与瘀血在临床上互为因果或者共同为病。津血同源,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流行于脉内者为血,布微于经脉之外者为液,赖脏腑的气化作用,出入于脉管内外,互为资生转化,血以津液生,津以血液存。在病理状态下,津凝则为痰,血滞则成瘀,痰聚则血结,血凝则痰生,以致互为因果同病。经方辨治疑难病暨南大学中医学院杨钦河疑难中的“疑”是指疾病的诊断疑惑不清,难以明确诊断,就无从着手论治;所谓“难”是指疾病的治疗难度。在临床上,诊断不清的病证不胜枚举。唐祖宣教授在治疗周围血管病方面,颇有造诣,其他各科运用经方治之亦屡获佳效。在唐祖宣教授的指导和学术思想指引下,我在临床中也常用仲景之方,屡屡建功。审证尤为重要,中医的脉诊不能轻视。温阳法在广东岭南地区也是常用之法,决不能忽视该法的应用。中药复方大方重剂治疗疑难病取得较好疗效,其机制值得探讨。辨病机,虚实夹杂要厘清。对于疑难病的治疗,治虚常为根本之大法。疑难病多是迁延日久,正气耗伤,有时虽有实证的临床表现,但也多为虚实夹杂,寒热并见,本虚标实之证。因此,在临床中,不要被一些假象所迷惑,明辨病机,实为治疗取效之关键。在临床上,唐祖宣教授重视疑难病虚实夹杂的病机,运用中医药治疗静脉血栓病,不论湿热蕴毒、湿热瘀阻,还是阴虚血瘀之证,无论辨证属何种类型,都须重用黄芪50~克,以扶正祛邪,使气足血畅,顽症得愈。临床上,有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等复杂病机的疾病很多,临证务必去伪存真。起沉疴,多法联用功效宏。临床中很多疑难病,病因病机复杂,证候虚实兼夹,寒热错杂,邪盛正虚,不用多法联用、大方重剂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在临床中,唐祖宣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就是多法联用,重剂起沉疴的代表,其用药十几味,处方总用量一般在克左右,均取得很好的疗效。我的体会是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多法联用、大方重剂,是许多疑难重症治疗取效的最佳选择;患者的依从性是很多疾病治疗取效的重要一环,不能忽视。中医筋骨三针疗法

北京世针联中医微创针法研究院吴汉卿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主要用于骨伤病、疼痛病及软伤病,在治疗脊柱病、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疑难病均有确切的疗效。具有见效快、作用强、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中医筋骨三针法主要创新体现在针具创新、微型筋骨针等方面。中医筋骨三针法根据人体生物病理学原理,将传统医学的针法与现代医学的刀法结合为一体,既有针灸疏通经络、调整内脏、平衡阴阳的功能,又具微创针法松解筋膜、分离粘连的作用。微型筋骨针,针细如银针,既有松解筋结、分离粘连,又具有针灸疏通经络、调整内脏功能。具有针体细、创伤小的特点,对患者刺激量少,无痛苦。用于肌筋膜结节病变、软组织损伤、轻度颈肩腰腿痛、减肥和有心脑血管病及畏惧针法患者。巨型筋骨针,针体较粗,刺激量稍大,但能起到大面积松解的效果。用于颈椎术后综合征、腰椎术后综合征、外伤后遗症、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神经卡压综合征等骨伤科疑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将传统中医针法与西医刀法有机结合,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部位,可灵活运用不同的针法,如筋膜扇形分离法、筋膜弹割分离法、筋膜弹拨分离法、双手针法、骨膜交叉叩刺法、经筋飞挑法等十大针法,在治疗筋骨伤病及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确切疗效。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病理学原理,人体骨骼框架的稳定结构,依靠软组织的肌腱、韧带、筋膜构成了许多立体三角区,而构成这些三角区的三个点为生物力学的应力点,是软组织损伤筋膜筋结点,也是筋骨三针法治疗点。由此提出了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学说,创立了筋骨三针法定位。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推荐

点击阅读

王庆其:立足临床实践是研读经典的最高境界

内容合作:-转

或加







































鐧界櫆椋庢不鐤楁渶濂界殑鍖婚櫌
鐧界櫆椋庢不鐤楀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zd/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