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的最重要的诱发因素。据报道,糖尿病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者约有2/3患者于发病前体重超重10%,在女性中尤为显著。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常先有肥胖,患病后体重可减轻,但多数患者仍较正常人胖。临床常见一些中老年肥胖人群患病后,随着体重增加而病情加重,体重减轻时则病情减轻。调查统计表明,体重超重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是非超重组人群的3倍。这是因为当营养相对增加,活动相对减少时,脂肪成分随之增多,造成细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胰岛素不能与受体正常结合,同样数量的胰岛素就不能发挥应有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从而使血糖不能正常代谢和转化,糖尿病则随之发生。饮食习惯糖尿病也可以说是一种“文明病”,在食物丰富的国家与民族中,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研究结果表明,摄取总热量中脂肪量的多少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摄取脂肪量越高,糖尿病发病率越高。某些民族,摄取糖类多的地方,糖尿病也多。如在印度本土生活的印度人,每年消费糖4.5千克,移居至南非的印度人,每年消费糖35千克,约为前者的7倍,故在南非的印度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也相应地增高。我国宁夏回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达4.6%,明显高于当地的汉民,因回民进食以脂肪含量髙的牛羊肉为主。但在先进的工业国家,近代高收入者多食低热量食品,很少吃大量的脂肪类与糖类食品,且医疗条件好,所以糖尿病的发病率比较低。饮食行为不久前,日本的一些糖尿病专家研究指出,除生化检查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受检者的饮食行为来预测是否有糖尿病倾向,专家们拟出了一份调査表,该表主要包括了素质、饮食习惯与嗜好在内的15项促发糖尿病因子。凡有10项以上阳性的为强阳性,即患病危险性大;5?9项为阳性,5项以下者为可疑;如果再结合生化检查,便可作出诊断。这15项促发因子中和饮食行为相关的主要3项如下:素质:包括过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历史;曾分娩过大(重)的婴儿。饮食习惯:常集体一起进食;常常参加宴会或熬夜,有吃夜宵的习惯;喜爱吃零食。食品嗜好:过多摄入含糖食品;偏爱吃甜食;喜欢吃脂肪多的膳食;常常吃什锦炒饭及油炸食品;过量饮用酒精饮料,讨厌吃蔬菜。妊娠妊娠期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激素变化和妊娠期胎盘产生的激素特别是人泌乳生长激素,其次雌激素、孕激素、皮质激素,有抵抗胰岛素作用。妊娠期胎盘能加速胰岛素降解作用,妊娠期(特别是晚期)有高胰岛素血症,母体的胰岛组织代偿性增生肥大,而葡萄糖耐量特点是空腹血糖较非孕期低,服糖后2小时有20%患者血糖不能恢复正常。新近报道约有80%正常孕妇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凡此种种说明妊娠期有致糖尿病作用,妊娠是糖尿病的激发因素。有人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发生有关,多次妊娠可使具有糖尿病遗传素质的人被激发而引起糖尿病。大约2%的妊娠妇女可出现妊娠糖尿病。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对糖尿病的发病也有影响,例如犹太人患糖尿病者较多,从异地移居到以色列者,开始糖尿病发病率不高,但定居25年或更长时间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提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以北部的辽宁、北京、宁夏、甘肃,南部的云南、福建较高;而以中部的山西,最西面的新疆,西南的贵州较低。患病率最高的辽宁、云南与最低的新疆、贵州之间可相差10倍。同一地区城市糖尿病患病率远高于农村,前者大约为后者的1?4倍。产糖区糖尿病患病率髙于非产糖区2倍,如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广州地区非广东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广东籍人群。药物除了氢化可的松等类激素药物能使血糖升高、使病情恶化外,下列药物易诱发糖尿病。①噻嗪类利尿药:通过抑制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促使糖尿病发生。②长期服用避孕药:对葡萄糖耐量有轻度抑制作用,可能诱发糖尿病。③链脲霉素:对胰岛细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证实,该药物能促进糖尿病的发生。④烟酸:可引起糖耐量下降,并通过末梢组织抑制对葡萄糖的利用。⑤心得安:能阻止脂肪分解,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很可能发生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当重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若应用心得安,则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故糖尿病患者须慎用心得安。感染感染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感染与糖尿病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感染对糖尿病的主要影响如下。①感染可促进病情恶化,引起血糖升高,尿量增多,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因此,感染是糖尿病酸中毒的重要诱因之一。②足的感染,可诱发下肢坏疽从而导致截肢。③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目前认为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但可使隐性糖尿病转为临床糖尿病。④感染可使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加重,病情变化迅速,难于控制。⑤感染时,患者体内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需增加胰岛素用量。年龄、性别、职业糖尿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尤以40岁以后更为明显,50岁以后几乎呈直线上升,至60?70岁达高峰。在西欧,糖尿病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有的学者认为女性寿命长,体力活动少,而且50?70岁的女性易患肥胖症,是发生糖尿病较多的原因。日本和朝鲜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髙。我国上海调査的男女糖尿病患者比例为1:0.8,北京男女之比为1:1.2。我国调查表明,干部患病率最高。其次为髙龄退休职工、家庭妇女及知识分子。他们多为年长、生活条件优越、营养状况好、体力活动少,故患病率较高。学生及学龄前儿童最低,农民及牧民的患病率也较低。
北京专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zd/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