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浅谈动脉粥样硬化

1

动脉粥样硬化概念

健康的动脉具有弹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壁会变硬,这种情况通常称为动脉硬化,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局部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它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导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

目前为止,我国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大多见于中、老年人。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需要我们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2

斑块是怎么回事?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指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这种增厚的内膜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斑块分类:

(1)稳定斑块:

即为不容易破裂的斑块,即纤维帽厚,脂质核小,炎症凝血反应弱。

(2)易损斑块:

即为容易发生破裂的斑块,即纤维帽薄,脂质核大,炎症凝血反应强。

斑块危害:

(1)累及冠状动脉,可发生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累及脑动脉可引起脑梗死,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

(3)累及下肢动脉,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2.斑块易患人群特点:

(1)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人群比正常人群易发近10倍。

(2)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斑块的形成机率易增加。

(3)研究发现,中度狭窄斑块的人群最易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而此类人群往往前期可能不会表现出特别多的症状,多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3

常见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种:

1.高血压

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2.高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

3.吸烟

吸烟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吸烟数量成正比。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4.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

5.肥胖

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

6.缺少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粥状动脉硬化。

7.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年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亲发病率明显增高。

8.其他

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增高、从事脑力劳动、进食高热量食物等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

4

临床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

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特异性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

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肠壁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5

如何治疗

1.综合治疗

(1)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大量减少饱和脂肪和糖类的摄入,脂肪摄入限制在每天20g以内,其中饱和脂肪限制在2g以内。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活动习惯、心脏功能来设定活动强度,循序渐进。

(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4)其他方面,提倡不吸烟,避免二手烟,可饮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有高血压则应给予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2.药物治疗

(1)降血脂药物

①他汀类

②贝特类

③烟酸

④消胆胺

⑤安妥明

⑥不饱和脂肪酸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

⑦藻酸双酯钠

(2)抗血小板药物

①阿司匹林

②潘生丁

③氯吡格雷

④西洛他唑

(3)扩张血管药物

①肼苯哒嗪(主要作用于动脉)

②硝酸甘油和消心痛(主要作用于静脉)

③硝普钠(作用于动脉及静脉)

④α1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

⑤α2受体阻断剂如酚妥拉明

⑥β2受体兴奋剂如舒喘灵

⑦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⑧心痛定、硫氮卓酮

⑨柳丁氨酸、长压定、前列腺素、心钠素等

(4)溶血栓和抗凝血药物

1)溶栓药物如:

①尿激酶和链激酶

②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③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④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2)抗凝血药物如:

①肝素

②依诺肝素

③那曲肝素等

3.中医中药

通心络胶囊可以良好的干预颈动脉斑块、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已获得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zd/11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