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每年死亡万,其中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40%~50%的脑卒中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因此,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切入点。
??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
????????
????????????01.心脏
???
??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
??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血压升高使心脏向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大,负担加重,心腔内压力高,加上一些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造成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肥厚。冠心病: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较正常血压者增高26倍。
左图为正常心脏,右图为左心室肥厚
??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及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夜间平卧呼吸困难,劳累或饱食时发生气喘、心悸、咳嗽、少尿、水肿等症状。
?
??心律失常:由于心肌肥厚,缺血和纤维化,左心室肥厚患者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心房颤动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易在左心房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如果阻塞脑动脉则引起脑卒中。
???????????02.脑
??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区,每年新发脑卒中万人口。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卒中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
?
??脑梗死:原因有二,其一,是颅内动脉硬化,原位血栓形成;其二,脑外的栓子(例如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脱落),随血流堵塞脑部动脉。腔隙性脑梗死:长期高血压使脑小动脉硬化,血管腔狭窄闭塞,供血区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软化,形成2~15mm的病灶,残留小囊腔,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反复发作出现多个囊腔者,称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可造成脑萎缩以至于老年性痴呆。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
?
??脑出血:脑内小动脉硬化变脆,在高的压力下膨出形成动脉瘤,重者破裂,引起脑出血,脑出血的病情凶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是脑卒中的先兆。表现为肢体短暂性的活动障碍、麻木无力,或眩晕、黑朦、失语、吞咽困难,持续数十分钟,24h内完全恢复,不遗留症状,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基本相同。1/3的患者将在5年内发展成脑梗死,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也很高。
????????????03.肾脏
??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04.血管
??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下肢静息痛,甚至溃疡或坏疽。
?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流把主动脉壁的内膜和中层剥离,形成壁内血肿。典型者可表现为突发的胸腹部撕裂样剧痛,病情非常凶险,可伴休克,甚至猝死。如有间断的胸痛、腹痛伴发热等症状,要注意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动脉夹层
???????????
????????????05.眼
??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在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高血压致眼底损害
??哪些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并发症?
?
??血压越高.病程越长,生活方式越不健康。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大。所以针对高血压,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改善生活质量。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2.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中华高血压杂志年12月;
3.内科学,第九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