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病因
一、动脉硬化病因
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
(1)高血压:
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不控制,心肌梗塞发生率约提高2~3倍,脑中风则约4倍。
(2)高脂血症:
血中脂肪量过高较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脂肪代谢会出现问题,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做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4)抽烟:
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伤的动脉内壁会卡住胆固醇,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抽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减少血流量。
(5)缺少运动:
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忙身体把多余胆固醇从胆道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得到粥状动脉硬化。
(6)肥胖:
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心脏负荷加重,血脂肪不正常的机率也较高,因而增加粥状动脉硬化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胰岛素阻抵抗症候群。
(7)过大压力:
人会因为压力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于是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伤害动脉血管内壁。
(8)家族史:
血症,迭积在血液中,进而促发动脉硬化发生。有的是早发性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
动脉硬化症状
1、一般表现
脑力与体力衰退,触诊体表动脉如颞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可发现变宽、变长、纡曲和变硬。
2、主动脉粥样硬化
大多数无特异性症状。叩诊时可发现胸骨柄后主动脉浊音区增宽;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而带金属音调,并有收缩期杂音。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桡动脉触诊可类似促脉。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结向左上方凸出,主动脉扩张与扭曲,有时可见片状或弧状的斑块内钙质沉着影。
主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其次是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多因体检时查见腹部有搏动性块肿而发现,腹壁上相应部位可听到杂音,股动脉搏动可减弱。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带因喉返神经受压而麻痹、气管移位或阻塞、上腔静脉和肺动脉受压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的相应部位增大;主动脉造影可显示出梭形或囊样的动脉瘤。二维超声显像、电脑化X线断层显像、磁共振断层显像可显示瘤样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动脉粥样硬化也可形成夹层动脉瘤,但较少见。
3、冠心病
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心肌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
4、脑动脉硬化
脑动脉硬化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的人多见。由于脑部长期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减退。(参见“脑动脉硬化伴发的精神障碍”)。
5、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及分支,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动脉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大多数颈动脉硬化没有临床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一部分病人有临床症状,包括一过性或持续性单眼失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所谓一过性即短暂性、一时性。
6、肾动脉硬化
临床上并不多见,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在55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有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以及发热等。
7、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与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以及休克等症状。
8、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较为多见尤其是腿部动脉,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有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如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动脉硬化预防
动脉硬化预防
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级预防)。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二级预防)。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病人寿命(三级预防)。
1、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
已有客观证据表明:本病经防治病情可以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病人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病变本身又可以促使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因此说服病人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2.合理的膳食
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不增高,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肥肉、猪油、骨髓、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避免多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肝、脑、肾、肺等内脏,鱿鱼,牡蛎,墨鱼,鱼子,虾子,蟹黄,蛋黄等。若血脂持续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各种瘦肉,鸡、鸭、鱼肉,蛋白,豆制品等。
3.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禆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应根据原来身体情况、原来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来规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可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时,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5.提倡不吸烟
不饮烈性酒或大量饮酒(少量饮低浓度酒则有提高血HDL的作用)。
注意动脉硬化的危险信号:
在动脉硬化发展的早期,由于病变轻微而在临床上无任何的不适症状,这就消弱了人体的防范,隐匿了病情。但是,只有动脉硬化发展的非常严重时,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种种不适的症状和体征,如常见的症状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等。
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几乎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此时,做许多常规的医学检查如心电图、血脂、血流变、脑电图、脑血量等,都查不出什么病变问题。患者大都不以为然、无大妨碍,不了了之。这让患者又继续病入膏肓。对于晚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已发展成了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等疾病了,常规的医学检查就很容易检查出了。这时,患者开了许多降脂、降压、增加心肌供氧供能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比如让高血压患者终年服用降压药、高血脂患者终年服用降脂药等,这些对逆转病灶已无能为力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病变终究会一天天加重,直至病入膏肓而死亡。
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虽然大多数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但是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这些都是动脉硬化病的早期危险信号,敬请广大的患者注意!而这时候,大多数的患者,对此都不以为然,思想麻痹,放松了警惕性,让病魔继续发展,直至病入膏肓时才起患者的注意,但为时已晚。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些心血管疾病,以及其它的疾病,同时也包括其它的许多种常见的多发病、慢性病,只对症治疗,直至病魔一个一个地夺走患者的生命。
我们要注意动脉硬化病的早期危险信号,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