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左侧腿脚总是酸麻冰冷,糖尿病患者邹先生(化名)到黑医院检查,结果为左下肢浅股动脉堵塞99-%。年11月23日,医院李爱先院长为他实施了下肢动脉介入手术,开通阻塞的左浅股动脉并置入一枚外周血管支架保证腿部供血,避免了患者因下肢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下肢坏疽。
(李爱先院长术后分析)
天天锻炼却腿脚无力酸麻冰冷,原来是下肢血管堵塞惹的祸
因患有糖尿病,55岁的邹先生平时非常注意节制饮食和锻炼身体,可尽管自己各种努力和注意,仍发现左侧腿脚越来越没有力气,而且总是酸麻冰冷。为查明原因,他来到黑医院,经过检查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左下肢浅股动脉堵塞已达99-%,前面提到的那些症状都是下肢供血不足造成的。
小支架撑起血流通道,腿部供血恢复冰冷酸麻全消失
年11月23日,李爱先院长在德国西门子双C臂血管造影系统下,为邹先生实施了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李院长利用导引导管和导丝经左股动脉介入,开通阻塞的左浅股动脉,并置入一枚外周血管支架保证腿部供血,术后血流供应恢复,邹先生左侧的脚部变得温热,酸麻感及无力症状消失。
(术前造影)
(导丝、球扩在血管中影像)
(术后影像)
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坏疽截肢
李爱先院长提醒,在糖尿病众多并发症中,下肢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是指糖尿病合并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疾病。
当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时,会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同时还会发生肢端神经病变,导致患者下肢以及足部感觉丧失,对痛觉及温度感觉减退,极易导致外伤,且糖尿病病人免疫系统受损,极小的皮肤破溃就可引发严重的感染。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截肢之前都有足部溃疡,或者坏疽,合并感染者也较常见,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时,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截肢等严重后果。
科普: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下肢疼痛、麻木、发凉、溃疡、坏疽、糖尿病足、继发感染、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有五分之一以上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有三分之二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人下肢截肢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5-10倍。另外,一旦截肢发生,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期限很难超过5-7年。
那么,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哪些表现呢?
当下肢有发凉、发热、麻木、针刺样疼痛、触电样感觉等感觉异常,或者呈对称性“袜套”样感觉减退,对疼痛及冷、热感觉不灵敏的时候,或者下肢发酸、乏力时,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合并了下肢血管病变。
如果出现走较短的一段路程(一般几百米或更短)就感到腿部疼痛、发酸,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再走,医学上叫做“间歇性跛行”,就提示有较大动脉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缺血。
当病变继续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时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多出现在足趾及脚尖部位,平躺休息时和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多提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此外,本病还能引起下肢局部营养不良,可见皮肤干燥,弹性差,汗毛脱落,皮色苍白或紫红,趾甲生长缓慢、变形、肥厚、脆裂、失去光泽,小腿和足部肌肉萎缩等。当下肢缺血严重时,肢端可以发生溃疡和坏疽,并发糖尿病足,病灶迁延不愈,给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且会造成截肢等严重后果。
常见的治疗方式
随着检查治疗设备的发展,目前已从血管的外科手术治疗到介入微创治疗,再到目前的介入与手术同时干预的杂交手术,创伤一步步减小,恢复越来越快,疗效越来越好。
常规血管手术有血管旁路移植术,也称血管架桥术,目前单独架桥手术治疗仅用于不适合介入治疗和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术目的就是在闭塞的血管段远近端架一个桥,材料可以是人工血管也可以是自体血管,以解决血管的闭塞。
另外腔内介入术是治疗血管闭塞的一种微创的方法,是通过血管穿刺进入特殊的管道,通过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腔内成形术等对闭塞血管进行治疗。治疗第二天就可以正常活动,创伤微小,安全可靠。
在治疗不同病人时各有长短,有些病人的血管是多阶段或多部位闭塞,单纯一种治疗手段难以解决血液的通畅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外科手术与介入同时进行的杂交手术。减小了创伤,降低了手术难度,能同时解决多方面问题,提高疗效。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久不愈合、溃疡、下肢酸麻冰冷、间接性跛行、乏力、对冷热感觉不灵敏时,应及时入院检查,当确诊为下肢血管病变时,应及时实施治疗,将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开通,以免造成下肢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
(通讯员:郑景成技师长赵全周医师)
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