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正走着路,突然开始腿疼,一定得歇歇才能继续走路,再走走就又开始疼。这样,只能走走停停,好似跛足间歇性发作,十分难受。
其实,这是下肢动脉在“亮红灯”啦,告诉大家,下肢动脉出现了病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啥?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很常见、但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其主要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简单来说,就是下肢动脉“塞车”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身体内的动脉血管,是人体内血液运行的必经之路。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这条路并不平坦。
高血糖时,血液变得粘稠,血栓也极易形成,聚于动脉管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斑块,堵塞动脉。如果还有高血脂,脂类物质也在动脉沉积成斑块,无异于火上浇油。
从外观看,这种斑块是黄色的,像稠粥一般,所以得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率较大,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同时,该并发症发病较早,许多动脉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带来的后果也比较严重。
别忽视下肢动脉“塞车”
一般来说,血液流经动脉后,才能抵达器官组织,为其提供营养。一旦动脉“塞车”,它们营养的器官组织就会缺血甚至死亡。
而当下肢动脉“塞车”时,下肢的皮肤、肌肉和神经缺乏足够的营养,也将出现皮肤破溃、神经病变。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足以及截肢的风险明显增加。
在发病原理上,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类似,因此,临床上这几种病变常同时存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信号,需尽早防治,切莫忽视。
哪些症状是“塞车”信号
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早期,大多数患者并无症状。只有10%~20%有症状,可能表现为:
●行走后下肢疼痛、酸胀,必须休息才能好转,方可继续行走,即间歇性跛行。
●下肢发凉,肢体抬高时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趾甲粗糙易断,下肢皮肤干冷龟裂。
到疾病中晚期,这些症状愈发明显,甚至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出现下肢疼痛,甚至破溃、坏疽。一旦感觉自己有这些症状,医院就医检查。
未堵先防,做好这几点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不能逆转的,所以,对于下肢动脉,要未“堵”先防。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导致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
1.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和肥胖均加重下肢动脉病变,糖友一定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2.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遵医嘱,合理应用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等。
3.服用阿司匹林
年龄50岁以上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肥胖、蛋白尿、高血脂等疾病的糖友,如无药物禁忌证,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疾病发生发展。
4.及时筛查
50岁以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立即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以早发现、早治疗。
堵后疏通有这几招
如果已经确诊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除了采取上面的措施外,还要注意这几点:
1.营养治疗
克服传统药物治疗弊端,调理菌群平衡,修复肝脏功能,激活胰岛细胞活性,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平稳降糖的同时可以使细胞获得宝贵的营养和能量,从而做到平稳血糖与补充营养同步达成,达到减药停药远离并发症!
2.适度的运动锻炼
下肢动脉病变,常常带来腿脚乏力,疼痛,让人不愿意运动。但是,还是建议大家适度运动,每天至少半小时,每周至少5天。锻炼方式以慢走为主,不仅仅能帮助控糖,还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腿脚疼痛和乏力的症状。
3.科学饮食
糖尿病人的饮食要均衡,搭配要合理。饮食总体上应以清淡为主,减少油、盐、糖、脂肪的摄取;可以适当可以多吃一些绿叶类的蔬菜,其中的膳食纤维有助稳定餐后血糖。
4.及时筛查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常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心梗、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信号。所以,一定要及时筛查心脑血管疾病,如果发现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积极治疗。
因此,糖友们一定要控制好血糖,避免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同时,还要留意下肢出现的异常症状,及时的发现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期血糖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金百通营养干预方案解决了高血糖人群不能吃,不敢吃,吃不饱的问题!吃饱的同时使血糖稳定在正常状态,代替降糖药和胰岛素控糖,安全无副作用!金百通营养干预方案调节人体代谢平衡,修复受损细胞和脏器,恢复健康状态!
长按识别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