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5:57)发表于新浪博客
糖尿病坏疽
糖尿病坏疽是由于糖尿病病人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其动脉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要比正常人提前10-15年;发生病变的血管壁可见有斑块形成,斑块中有脂质如胆固醇等沉积,使血管狭窄、堵塞引起的,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2;糖尿病病程平均约10年,坏疽部位下肢多见,占92.5%,上肢少见,约占7.5%;单侧发病约占80%,双侧同时发病约占20%;足趾和足底同时坏疽的多见,占77.5%;足趾和小腿同时坏疽占5%,仅小腿坏疽占5%;足趾或手指发病占12.5%。
糖尿病坏疽的类型
糖尿病肢端坏疽临床类型有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型坏疽三种。
( 1)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软组织糜烂,形成浅溃疡,继之溃烂深入肌层,甚则烂断肌腱,骨质受破坏,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分泌物。此型坏疽多见,占72.5%,主要病理基础是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所致微循环障碍。
(2)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梢缺血坏死,干枯变黑,病变界线清楚,发展至一定阶段不经处理会自行脱落。此型坏疽约占7.5%,其主要病理基础是中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坏死。
(3)混合型坏疽。约占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两类病变并存,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和(或)小腿的湿性坏疽。
糖尿病坏疽的分级
0级:无开放性病变,明显供血不足。
Ⅰ级:浅表溃疡。可由水疱或其他损伤所致,或自发产生。
Ⅱ级:溃疡深达肌腱、韧带、骨关节。
Ⅲ级:深部溃烂感染,并有骨髓炎和脓疡窦道形成。
Ⅳ级:有趾及和(或)部分足坏疽。
Ⅴ级:全足坏疽。
治疗:
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脉痹”、“脱疽”范畴。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瘀血阻络、肢端失养,而又有正虚血瘀,热毒血瘀,气阴两虚,精血大亏之不同,因此治疗相当困难,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危害----致使大多数患者最终进行截肢。根据糖尿病足中西医两方面不同理论的发病特点,采取西医降糖、抗感染、局部换药、改善微循环等,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予内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湿排毒”等调节阴阳平衡;对局部溃烂坏疽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效果显著,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社会减轻巨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并能免除患者截肢之苦。
下肢慢性溃疡
下肢慢性溃疡是指小腿下部,脚脖子上方的内侧,外侧或四周发生的溃烂,长期不愈或愈又复发,反复多年,皮肤变黑,发硬。休息轻,活动重。疼痛轻,肿胀重。流脓少,流水多。时痒时痛,老不收口。
中医多用生肌散,溃疡膏外上,喝汤药治疗。西医常用消炎药,抗菌素,清洁、消毒,包扎或局部植皮治疗。时间长,长的慢,植皮后会再烂。老烂腿的病根在下肢的血液回流不畅,引起肿胀,皮黑,溃烂,不长。应用多种外治药、内治药是根据溃烂的位置、大小、色泽、干湿度、气味及溃烂四周的情况辨证选用的,在临床上应用多年,疗效奇特。,不少连续溃烂十年,十多年或几十年的老烂腿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因去除了臁疮的病根,愈后不再复发。
吴俊巧(无忧)医院中医养生老师,曾获河北省文明办和燕赵都是报社共同主办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奖,被粉丝们尊称为“最美女医生”。
无忧老师新作《身边的黄帝内经》年上半年即将出版,现在接受预定!
无忧老师每周六上午9点05分做客河北农民广播电台FM98.1,教大家中医养生,欢迎收听!下载“FM网络收音机”
无忧老师《燕赵都市报》无忧诊所专栏作家,欢迎订阅《燕赵都市报》
无忧老师爱心团队定期或者不定期慰问孤寡老人和孤儿,欢迎加入爱心团队,在当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爱心公益活动。
无忧老师爱心书屋欢迎爱心人士踊跃捐赠图书给孩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