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的。它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复合病因引起的综合症,生活环境因素在其中影响极大。糖尿病对于眼、肾、神经、心脏等组织器官都有慢性损伤,病情严重时也可能发生急性的代谢紊乱。
我国传统医学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黄帝内经》就以“消渴”症来描述了糖尿病,《素问·奇病论》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二、糖尿病的表现?
糖尿病的经典症状常被描述为“三高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与体重减轻。这些症状实际上是互相关联的,人体血糖水平升高,机体会自动的增加尿量以排出多余的糖分,损失了额外的水分所以会引起口渴多饮;而为了补充连带损失的营养,患者又会感觉到容易饥饿,从而引起多食。胰岛素的功能紊乱同时也使得蛋白质损失增多,导致渐见乏力、消瘦。
中医中对消渴症的描述还包括了“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等兼症。其中“疖、痈、下肢坏疽”指的是糖尿病对血管的损伤。“胸痹、耳聋、肢体麻疼”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糖尿病影响的表现。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常伴发视网膜及肾损伤,前者是失明的主要原因,后者最严重可加重至尿毒症阶段,是极危险的并发症。
三、如何应对糖尿病
糖尿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具体而言,我们应该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重,戒烟戒酒。饮食尤其注意应该均衡膳食,荤素搭配,限油少盐,多食用五谷杂粮与蔬菜水果,用蛋、奶、鱼虾等优质蛋白来补充营养。同时调整心态,用健康锻炼的方式释放压力,保持一个好心情。
如果诊断出糖尿病,应及时遵医嘱配合治疗、用药,将血糖控制在一个平稳的状态,维持一个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四、关于糖尿病的一些误区
1、误区:“胖子才需要担心糖尿病!”
纠正:糖尿病简单来说可以认为是体内胰岛素无法充分处理体内的糖分。“胖子”因为摄入了过量的糖分,导致胰岛素相对不足,固然会导致糖尿病;“瘦子”也同样会因为胰岛素的生产不足或功能紊乱导致绝对数量上的不足,同样会导致糖尿病。另外一方面,胰岛素的功能之一是促进糖分向脂肪转化,所以在治疗中难以避免的大量注射胰岛素也容易使糖尿病患者因药物原因肥胖,这才使得人们容易把“胖子”与糖尿病联系起来。
2、误区:“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
纠正:这个说法是不完全的。真正意义上的先天性糖尿病在总体患者中占比不到5%,而且多是儿童、少年期即发病,我们所接触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是后天因为环境和饮食问题所积累而成的。然而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倾向,父母均为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下,子女至少有约20%的几率患病。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之所以呈现家族聚集性,除去部分遗传因素外,更多的原因是同一个家族内部的生活、饮食习惯较为接近,比如同样喜食高盐、油食物,同样没有运动健身的习惯,承担了同样的生活或工作上的压力,这些相似的高危环境因素也是糖尿病诱因之一。
3、误区:“我被诊断了糖尿病了,但是我没有不舒服啊,是不是不用处理了?”
纠正:糖尿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慢性进展的疾病,它对血管、神经系统的影响都是逐步积累加重的,严重的眼、肾、心、脑等器官并发症也都是突出表现在十年病史之后的,在当前没有特别有效的逆向恢复治疗手段的前提下,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原则都是处理转化高危诱因以及控制血糖水平不进一步加重损伤,所以糖尿病一定要早处理早治疗,保持生活质量。
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