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糖友自查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的临床表现。主要原因是大、小、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蛋白等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基底膜增厚可达正常人的l0余倍。而且下肢较上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更明显。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1.患者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凉、浮肿或干枯、皮肤颜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脱落。

2.肢端刺疼、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间歇跛行、休息疼。下蹲起立困难、常持杖行走。

3.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

4.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charcot)。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5.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6.肢端皮肤易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

(二)坏疽的局部表现及分型

根据肢端坏疽的性质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及神经障碍。皮肤损伤、感染化脓。病灶轻重不一、浅表溃疡或严重坏疽。局部常有红、肿、热、疼、机能障碍,严重时多伴有全身不适或毒血症、菌血症等表现。

2.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使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时。但静脉血回流仍畅通,组织液减少导致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疽。

3.混合性坏疽:多见于肢端某一部位动脉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合并感染。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部位。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常涉及肢端大部或全足坏疽。

积极预防危险因素

1、保持足部卫生,鞋袜要合脚、清洁,通气良好,最好穿软底布鞋,棉织袜,禁止赤脚行走。

2、教育病人出现鸡眼、胼胝、脚癣及时请医生治疗,不要自行处理,以防感染化脓导致坏疽。

3、注意保温。洗脚水不宜超过患者体表温度,禁用热水袋、电热毯、理疗、火炉取暖,以防烫伤。

4、慎用月球车按摩器,以防皮肤摩擦起疱感染导致严重坏疽。

5、患者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并预防外伤。

6、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危险因素并妥善处理。

感谢各位朋友对血管外科的







































云南白癜风正规医院
白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mhc.com/jbyf/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