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的脚烂成那样了竟然还能保住,真是很感激你们。”简单的话语,仿佛一阵清风,缓缓拂过在场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坎。不需要感激涕零,就这样,真诚、肯定,足够了。
案例回顾案例回顾:
时间要倒回到年11月,和许多脉管炎患者一样,38岁的张先生也同样感受到了来自那个冬天和体内疾病浓浓的“恶意”。疾病的长期困扰,导致张先生双小腿皮肤颜色苍白,汗毛稀少,不仅疼痛难忍,更令人担忧的是他已经严重溃烂的患肢:右足第1、2趾坏疽,且坏疽已经波及跖趾关节处,表面大量坏死物质,肌腱外露,骨质暴露。揭开纱布,一股恶臭扑鼻而来。因为病情很重,右足前脚掌也没能幸免。脚掌内侧有一约5*6cm溃疡,同样伴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周围红肿明显,深度已触及骨质……这双本应健壮的双脚,当时却只能给人留下一种印象——惨不忍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治疗的速度和力度却并没有及时跟上。
据张先生介绍,2年前,其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发凉、怕冷的症状,由于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所以并未及时治疗。
病情就这样悄悄潜伏并肆意滋长着。1年前,张先生逐渐开始出现间歇性跛性的症状,每次行走约米双足踝处便酸困不适,而每次休息2-3分钟又可以缓解。意识到不对的张先生前往当地卫生院进行咨询,由于条件所限,当时并没有做相关检查,也没有确诊病情,只应用了一些活血药物,症状缓解并不明显。随后,张先生双下肢发凉怕冷及间歇性跛行症状逐渐加重,求诊当地老中医,考虑是“脉管炎”,给予中草药汤剂口服后,张先生自觉症状有所改善便逐渐放下了悬着的心。却不料,短暂的平静很快就被打破了。
修脚踩中雷区年年初,张先生开始出现患肢疼痛加重的情况,夜间常常难以入眠,常常是抱膝而坐直到天明。而两个月后,一次“修脚”彻底成了点燃了已处在爆发边缘的脉管炎。
有血管病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患上了周围血管疾病,足部常常是首当其冲发病的部位,而如果同时又患上了其他足部疾病如足癣、胼胝、甲沟炎等,那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张先生恰恰很不幸地踩中了雷区。
年5月左右,张先生因为右足第1脚趾出现“甲沟炎”而修脚,治疗过程中导致右足第一足趾发生破溃,张先生没有及时处理。之后,溃疡面逐渐扩大,疼痛较之前逐渐加重。医院检查,下肢血管CTA结果显示:右下肢自膝关节下动脉出现闭塞,考虑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治疗后出院。然而,疾病就像是难缠的无赖,张先生右足第1趾溃疡面仍未愈合,且再次逐渐扩大并出现右足第2趾破溃,疼痛明显。不得已,只好多方打听,经过兜兜转转,最终医院。
多种疗法应用除病魔从年11月下旬到年2月间,这位来自河南的男人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一段不一样的时光。从绝望到重生,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但每一步又都迈得格外踏实。在李飞医生及周围血管科主任等的通力配合下,入院后择期为张先生进行了足部的坏死组织清除术,并多次商讨并最终确定了最佳也是最适合张先生的治疗方案。
首先给予张先生脉管炎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嘱注意给患肢保暖,预防外伤,饮食清淡忌辛辣,尤其是要严格戒烟;完善相关检查,同时在还生系列中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特色中药胶囊口服活血通脉,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抗凝以及其他活血扩血管药物应用。
为了增强疗效,给予其特色疗法血管内灌注治疗,将药物从股动脉处直接输注,使药物直达病灶,快速疏通血管,从而有效改善下肢的缺血状态。同时应用中频脉冲理疗等辅助疗法,帮助建立侧支循环,缓解病情。
另外,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涩的体征,给予温经散寒、活血通脉中药汤剂口服。针对张先生足部创面久不愈合的情况,给予其足部每日清洁换药一次,及时清除创面的渗液及坏死组织,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如今,张先生的脉管炎已经被有效控制住,创面已经愈合。前段时间来院巩固治疗,我们看到,张先生的状态明显好转,性格也更加开朗了。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尤其是对于脉管炎这种疾病来说,顽固、反复、难愈成就了其“不死的癌症”这一称号,却也成为了让病人痛苦绝望的根源。然而,幸运的是,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张先生最终还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医院
周围血管科
联系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