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综合征(Raynaudssyndrome)指供应肢端的血液循环受阻时出现的一组症候群,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主要是手指、脚趾,有时也累及耳朵、鼻子)对称的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为其临床特点。
传统上根据症状分为两类:
①雷诺病:即原发性雷诺综合征,是在没有任何潜在疾病下自然发生的,通常不引起残疾,但是病人要经历明显的疼痛和不适;
②雷诺现象:即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或动脉硬化症。
雷诺综合征经常是许多结缔组织疾病的首发症状,并且预示病情严重,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指、趾动脉的病变状况,本征可分为梗阻型和痉挛型。病变初期,指、趾动脉无显著病理变化可见。后期可见动脉内膜增生、弹力膜断裂和肌层增厚等变化,小动脉管腔狭小,血流减少,少数患者最后可有血栓形成,管腔闭塞,伴有局部组织的营养性改变,严重可发生指、趾端溃疡,偶有坏死。本病的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血循环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有关,可能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乙型肝炎抗原所致的血管炎,药物所致的血管炎等有关;还有可能与影响神经血管机制的因素及内分泌或遗传等有关。患者常有家族史等现象。但其中以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诱发本病为临床多见。
症状体征
雷诺氏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0,发病年龄多在0~30岁之间,绝少超过40岁,大多数见于寒冷的地区,好发寒冷季节。
病人常在受冷或情绪激动后,手指皮色突然变为苍白,继而发紫,发作常从指尖开始,以后扩展至整个手指,甚至掌部,伴有局部发凉,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减退,持续数分钟后逐渐转为潮红,皮肤转暖,并感烧样胀前,最后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热饮或喝酒,暖和肢体后,常可缓解发作。一般地,解除寒冷刺激后,皮色由苍白,青紫,潮红阶段到恢复正常的时间大至为15~30分钟,少数病人开始即出现青紫而无苍白阶段,或苍白后即转为潮红,并无青紫,发作时桡动脉搏动不减弱,发作间歇期除手指皮温稍冷和皮色略苍白外,无其他症状。
发病一般见于手指,也可见于足趾,偶可累及耳朵和鼻子,症状发作呈对称性为雷诺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两侧小指和无名指常最先受累,继而延及食指和中指,拇指则因血供较丰富很少累及,两侧手指皮肤颜色改变的程度,范围也是相同的,少数病人最初发作为单侧,以后转为两侧。
病程一般进展缓慢,少数病人进展较快,发作频繁,症状严重,伴有指(趾)肿胀,每次发作持续1小时以上,环境温度稍降低,情绪略激动就可诱发,严重的即使在温暖季节症状也不消失,指(趾)端出现营养性改变,如指甲畸形脆裂,批垫萎缩,皮肤光薄,皱纹消失,甲指尖溃疡偶或坏疽,但桡动脉始终未见减弱。
绝大多数雷诺综合征病人,可依据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改变的病史,作出诊断,但最好能察看到症状发作时的情况,皮色改变的性质,范围,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病人的手或足浸入冷水或暴露于冷空气中,即可诱发上述典型症状。
为了迟早发现可能丰承的相关疾病,询问病史时应着重注意有无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和动脉硬化,脉管炎等血管疾患的病史,有无血管外伤史;有无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和避孕药物用药史;有无长期应用震动性工具的职业史。
体检应着重观察有无提示全身结缔组织病的体征:如皮肤变薄,发紧,毛细血管扩张,皮疹,口唇干燥;关节滑膜增厚,渗液或提示关节炎的其它证据,仔细观察手指皮肤有无溃疡或已愈溃疡的角化过度区;注意周围动脉搏动;尚应警惕和注意腕管综合征的存在,对没有发现相关疾病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
治疗方法雷诺综合征治疗的最重要方面当是针对原发病治疗。本病的对症治疗分为药物疗法、生物反馈和手术,依据病人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1.药物疗法
临床上采用的药物有下述几种:
⑴普里斯科耳(Priscol):又名妥拉苏林(tolazoline)
⑵利血平(reserpine):因其具有去儿茶酚胺和去血清素作用。是治疗雷诺征历史较久、疗效较好的药物。
⑶硝苯吡啶(nifedipine):硝苯吡啶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它通过降低肌细胞膜上钙离子贮存部位的贮钙能力或与钙结合能力,使动作电位形成和平滑肌收缩受阻,从而使血管扩张。
⑷胍乙啶(quanet-hidine):具有类似利血平的作用。
⑸甲基多巴(methyldopa):用药时需注意血压。
近来,一些专家报道下述药物治疗雷诺氏征也获得良好疗效。
①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1(PGE1)和前列环素(PGI)都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②康力龙(stanozol):是一种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的同化类固醇激素,据报道能溶解沉积于指动脉的纤维蛋白以及降低血浆粘稠度。
此外,局部涂擦05硝酸甘油软膏,每日4~6次,经临床使用能明显减少雷诺征发作次数,麻木和疼痛显著减轻。
祖国医学中药、针炙等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价值,但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加以发展。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将机体正常情况下非知觉的或难以知觉的生物信息利用设备进行探查、放大,并通过记录和显示系统转变成信号,让患者感觉到这些功能变化,从而使其能把自己的某些感觉与躯体功能联系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调节这些功能。
近年来,某些学者应用血浆交换疗法和诱导血管扩张疗法,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3.外科疗法
绝大多数(80~90%)雷诺综合征病人,经内科治疗后可使症状缓解或停止进展,仅少数病人经足够剂量和疗程的药物治疗无效、病情恶化,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物,或指端皮肤存在营养性改变者,可考虑施行交感神经节切除,但手术前应进行血管舒缩反应测定,如果血管舒缩指数不足,则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就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据报道术后症状能改善者仅占40~60%,但症状缓解时间不长,往往术后年症状复发;对伴有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疗效的肯定;对伴有结缔组织病的患者疗效不佳。
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
⑴寒冷:本症的重要诱因,可影响术后疗效。
⑵局部血管病变的程度:指端动脉无器质性病变者疗效较好,反之效果不佳。
⑶交感神经节切除不完全或再生:由于解剖变异或手术技术上因素致交感神经节切除不完全,影响疗效;多数学者认为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神经组织能再生,因而影响疗效。
预防护理雷诺病的预防:
包括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
禁忌吸烟;
避免应用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和避孕药;
明显职业原因所致者(长期使用震动性工具、低温下作业)尽可能改换Ⅰ种。
细心保护手指免受外伤,因轻微损伤容易引起指尖溃疡或其他营养性病变。
日常生活中饮少量酒类饮料可改善症状。
如条件许可可移居气候温和,干燥地区,更可减少症状发作。
同时解除病人精神上顾虑,保持乐观都是预防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病理病因中医学中并没有“雷诺综合征”(或“雷诺病”及“雷诺现象”)的病名。但关于其临床表现,文献中有类似的记载。如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即有“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清《医宗金鉴》进一步论述:“脉痹,脉中血不和而色变也。”本病应属中医脉痹、寒痹范畴。
中医学认为气虚血瘀、阳虚寒盛为发病的主要因素;而情志刺激和寒邪乘袭为发病的重要条件。
一、气虚血瘀
来自人体内部的原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气为血之帅,故气行则血行。若气虚不用,鼓血无力必致血行不畅而发生瘀滞,正如清代王清任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瘀血阻络,则发本病。
二、素体阳虚
所谓的“体质”是指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的代谢功能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了个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暗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如素体阳虚,寒自内生,寒胜则血凝涩,血流不畅而发本病。
三、情志失调
外界的各种情志刺激,导致人体的肝气郁结疏泄失司,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脏腑功能紊乱。其中以郁怒为最郁怒则气机阻滞,脉络血瘀而诱发本病。
四、寒邪乘袭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素问.举痛论》说:“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寒邪外淫经络,令血凝涩而不流畅,内外合邪,则络脉气血瘀阻,瘀阻则发本疾。
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阳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
雷诺综合征的病因目前仍不完全明确,寒冷刺激,情绪激素或精神紧张是主要的激发因素,其他诱因如感染,疲劳等,由于病情常在月经期加重,在妊娠期减轻,因此,有人认为本症可能与性腺功能有关。
近年来免疫学的进展,表明在绝大多数雷诺综合征的患者,有许多血清免疫方面的异常,抗体超过同种核组成,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抗原-抗体免疫复合体存在,可通过化学传递质或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终板,导致血管痉挛性改变,临床上使用阻滞交感神经终板的药物后,雷诺症状可完全缓解。
苍白,青紫和潮红为雷诺综合征皮色改变的三个阶段,皮色苍白是由于指(趾)端小动脉和小静脉痉挛,导致毛细血管灌流缓慢,因而皮肤血管内血流减少或缺乏,几分钟后,由于缺氧和代谢产物积聚,使毛细血管可能还包括小静脉在内稍为扩张,有少量血液流入毛细血管,迅速脱氧后,引起青紫,当动脉痉挛已消退而静脉痉挛仍然存在时即出现青紫,肢端血管痉挛解除,大量血液进入扩张的毛细血管即出现反应性充血,皮色转为潮红,当有正常量的血流通过小动脉,毛细血管灌流正常,发作好停止,皮色恢复正常。
疾病诊断应注意与其他以皮肤颜色改变为特征的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相鉴别。
手足发绀症
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血管痉挛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手足皮肤呈对称性均匀紫绀,寒冷可使症状加重,常伴有皮肤划痕症或手足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其病理改变是肢端小动脉持续性痉挛及毛细血管和静脉曲张,需与雷诺综合征鉴别,手足发绀症患者无典型的皮肤颜色改变,绀紫范围较广泛,累及整个手和足,甚至可涉及整个肢体,紫绀持续时间较长,寒冷虽可使症状加重,但在温暖环境中常不能使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情绪激素和精神紧张一般不诱发本病。
网状青斑
多为女性,因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和静脉无张力性扩张,皮肤呈持续性网状或斑点状紫绀,病变多发生于下肢,偶可累及上肢,躯干和面部,患肢常伴发冷,麻木和感觉异常,寒冷或肢体下垂时青斑明显,在温暖环境中或抬高患肢后,斑纹减轻或消失,临床上可分为大理石样皮斑,特发性网状紫斑及症状性网状青斑三种类型。
红斑性肢痛平
病因尚不清楚,病理变化为肢端对称性,陈发性血管扩张,多见于青年女性,起病急骤,两足同时发病,偶可累及双手,呈对称性阵发性严重灼痛,当足部温度超过临界温度(约33~34℃)时,如足部在温暖的被褥内,疼痛即可发作,多为烧灼样,也可为刺痛或胀痛,肢体下垂,站立,运动时均可诱发疼痛发作,抬高患肢,休息或将足部露在被褥外,疼痛可缓解,症状发作时,足部皮色呈潮红充血,皮温升高伴出汗,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增强,根据本现特征,易与雷诺综合征相似,少数红斑性肢痛症可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糖尿病等。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提示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的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电泳,补体值,抗天然DNA抗体,冷凝球蛋白,以及库姆斯氏(Combs)试验等,应作为常规检查。
特殊检查
1.冷激发试验手指受寒降温后,采用光电容积描记仪(PPG)描记手指循环恢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作为估计指端循环情况的简单可靠,无损伤性的检查方法。此试验方法,还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倘若病人用药后症状好转,指端循环恢复时间将见缩短。
.手指湿度恢复时间测定手指受冷降温后,应用热敏电阻探头测定其恢复至正常温度所需的时间,用来估计手指血流情况,则为雷诺征诊断提供客观论据,95%正常人手指温度在15分钟内恢复到基线,而绝大多数雷诺综合征病人,手指温度恢复到正常所需时间要超过0分钟,该试验还可用于估计治疗效果。
3.手指动脉造影必要时,作上肢动脉造影,了解手指动脉情况,有助于确定雷诺综合征的诊断,还能显示动脉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动脉造影不仅是一种损伤性的检查方法,而且比较复杂,因此,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在特殊检查中,测定上肢神经传导速度,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腕管综合征,手部X线平片有助于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手指钙化症。
并发症雷诺病可使小血管闭塞,结果导致指端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出现指(趾)末端指腹变平,坏疽,末节指骨可因缺血而坏死,被吸收,溶解,出现变短或截指现象,在一些抵抗力低的患者,指端缺血而发生溃疡有可能导致骨髓炎,败血症等疾病,这也是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正确而及时地应用抗感染药物有助于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要了解更多关于治疗类风湿的情况以及类风湿治疗方面的疑问,可以拨打我们的免费咨询电话--.
长按扫码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