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指在持续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下肢肌肉的疼痛、痉挛或无力。症状一般发生在小腿,短时休息后才可缓解,表现为典型的“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每次能行走的距离亦大致相等。
间歇性跛行有什么后果?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缺血的典型症状,常见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早期正确治疗就可以控制,没有什么严重后果,截肢率较低。
但如果没有采取措施,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下肢缺血加重,在安静状态下足部会出现“静息痛”。如果继续发展,会产生足坏疽甚至导致截肢。
更重要的是,下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往往代表心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因此,早期治疗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怎样才知道下肢动脉有闭塞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搭脉搏”。在足背的上方,脚腕下方两指的地方,两个趾间沟的延长线上交叉位置。
如果又出现了走路不远,存在“间歇性跛行”的情况,就要搭搭自己脚上的脉搏。如果脉搏消失了,就要警惕,千万别耽误了自己的病情。
哪些人容易有间歇性跛行?
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年龄在55岁以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那么就要警惕动脉硬化的发生。
还有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如果患者症状加重,医院血管外科做检查。
(1)下肢动脉彩超:其优点是不使用有肾毒性造影剂,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是首选的检查方案。但是,由于肠道气体的干扰,超声无法清晰判断盆腔内动脉的闭塞情况,还需要借助其他检查手段。
(2)动脉造影术:能够简单、迅速地显示动脉分支,尤其对盆腔内动脉(肾动脉、髂动脉)的显像效果清晰。
(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需动脉穿刺即可看见整个动脉分支。但不适合已经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内有金属移植物的患者。
(4)CT血管造影(CTA):也是很有价值的检查。检查时间只需几分钟,明显比MRA要短。CTA的使用限定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
考虑到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疾病,因此医生要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检查方案。
(供稿:介入导管室王敏)
★厚德仁爱
救死扶伤★
传播医学新资讯,发出健康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