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份《国民营养计划(-年)》,这份计划一出,可厉害!管未来13年国民营养工作!既是国家未来13年营养工作的重点,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健康国民未来13年的饮食重点!
这份计划中,还有一项特别亮眼的提醒……那就是要推广给全体国民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来源: 仔细想想,早饭是不是特别容易被你抛弃?一天两天,不要紧,最怕的就是形成了习惯。
一旦养成不吃早饭的习惯,那危险就离你不远了……
从不吃早饭到胆囊癌的四步不吃早饭
↓
胆结石
↓
胆囊炎
↓
胆囊癌
1不吃早饭
胆汁帮助消化,它来源于肝脏,却盛放在胆囊里。打个比喻,肝脏是自来水总公司,胆囊就是蓄水池。
肝脏每天为我们制造胆汁,不吃饭的时候,胆汁储存在胆囊里,胆囊把稀薄的胆汁浓缩90%;吃饭的时候,胆囊把浓缩后的胆汁排进小肠,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油脂)营养。
不吃早饭,那胆囊里的浓缩胆汁就排不出去了。
2胆结石
人在早晨空腹时,胆囊内胆汁经过一夜大约12小时的贮存,使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较高。
如果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贮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3胆囊炎
胆囊里有了结石,动来动去就会刺激到胆囊内壁。一旦结石阻塞胆囊管后,还会引起胆汁淤积、胆囊肿大,胆囊血管受压,引起胆囊缺血、抵抗力下降,如果细菌再乘机“兴风作浪”,发生细菌感染,那就会导致胆囊炎了。
4胆囊癌
胆囊癌与胆结石、胆囊炎关系密切,并有日渐递增的趋势。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囊结石,而且更让人担心的是,近年来我国胆结石、胆囊癌发病率均持续上升。
胆囊癌并不是好对付的疾病,它具有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进展快等特点,由于它与肝脏的紧密毗邻关系,容易发生扩散。
防胆结石,按时吃早饭!保持规律饮食习惯,尤其是一定要吃!早!饭!
即便是喝点牛奶、吃几片面包,也比一点不吃强。
除了吃早饭,还得记住这些!1、少吃“大油”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容易血脂高。血脂升高,作为血脂的一部分,胆固醇的水平也升高,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于饱和,就容易析出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
高脂肪食物:动物油脂,如猪油、羊油、牛油等。
高胆固醇食物:奶油、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猪脑、羊脑等。
2、少吃甜食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精制大米、面粉等也会加速胆固醇的积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有形成结石的危险。
3、别做“食草动物”过犹不及,长期低脂肪饮食其实也是导致胆结石的因素。
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引起胆结石。当维生素E和维生素A缺乏时,亦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而导致结石形成,这也是胆结石不可忽视的诱因。
4、多喝水,少喝硬水平时不太爱喝水,或者饮用含钙镁离子较多的硬水,胆汁浓缩也容易生结石。
水的硬度与其所含钙镁离子的多少有关,含量高的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水质的硬度还与水的来源有关,来自深井的水,尤其是矿泉水,溶解地壳内有益于人体的元素(钙、铬、镁、锰等)较多,属于硬水;而河流、湖泊的天然降水中含有此类元素较少,故称软水。
5、保持好身材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特别是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更是易发人群。
这类人减肥亦不能减得太快,否则可造成减肥后大量脂肪消耗,胆固醇生成增多,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并析出和沉淀,造成胆汁淤积和结石。
6、多笑笑,少生气如果老是肝气郁结,胆汁易瘀阻,就易产生胆结石。笑是一味良药,保持心情舒畅,不仅能养肺,还能疏散郁结。通则不痛,多笑笑,心情好。
7、糖尿病、肝硬化需正规治疗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的胆汁成分改变和胆囊收缩异常,胆结石的发病率也明显比正常人高。
10秒钟“清理”你的血管!血栓最怕这个动作道路堵塞,交通会瘫痪;血管堵塞,身体可能瞬间“垮掉”。血栓,就像是游走在血管里的幽灵,随时随地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据统计,因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超过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成的死亡。
权威心脑血管专家教你用一个小动作预防血栓。
受访专家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陇德
国家卫计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阮长耿
中国医医院血栓中心主任荆志成
医院运动医学科王懿
99%的血栓悄无声息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正常状态下,体内的血栓会自然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久坐不运动以及生活压力等原因,人体分解血栓的速度会变慢。
血栓一旦无法顺利分解,就会积存在血管壁上,很可能随着血液流动而移动。
分类位置后果动脉血栓脑血管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视觉和感觉障碍、昏迷,严重会致残、致死心血管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周围动脉双腿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甚至因坏疽而致截肢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导致肺栓塞,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碍、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甚至猝死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99%的血栓没有任何症状及感觉,医院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CT等一切指标正常,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生。
血栓最易“拴住”五类人
1
高血压人群
以前发生过血管事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凝状态和高半胱氨酸血症的人群要特别小心。
其中,高血压会引起小血管平滑肌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受损,增加血栓发生的几率。
2
遗传人群
包括年龄、性别及一些特定的遗传特征,目前研究发现,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
3
肥胖和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促进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这一疾病可能导致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出现异常,使血管发生损伤。
4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其中,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5
长时间不动的人
卧床、长时间不动等均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教师、司机、售货员等需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人,风险也相对较大。
一个小动作防血栓
多做“踝泵练习”,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
具体方法:双膝自然伸展,用尽全力勾脚10秒钟后再用尽全力绷脚,反复进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越多越好。
每次勾脚、绷脚要尽量达到最大幅度,动作要尽可能缓慢柔和,双脚同时做效果更佳。
赞赏